第77頁 (第1/1頁)
醉酒花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帶著父老鄉親歡迎他到來的太平路名儒名叫陶安,這位大儒不光識趣,還有真本事,自從他站出來這幫助紅巾軍安撫民眾,城裡原本還有些浮動的人心立刻就安穩了下來。 最最最重要的是,陶大儒發自肺腑的認為天下各路義軍起義都是為了金銀富貴,只有他朱大帥是為了撥亂安民拯救天下百姓,只有他是真正能跟隨的明主。 聽聽聽聽,這話誰聽了不喜歡? 陶安帶領太平的父老鄉親歡迎保境安民的朱大帥的到來, 還在鄉親們面前為朱大帥說好話,好像朱大帥是老天派來拯救他們的真命天子,真情流露老淚縱橫, 可把朱大帥給感動壞了。 但是朱元璋也知道這些好話聽聽就行, 當真才是壞事。 讀書人的嘴, 騙人的鬼,說好話的時候感覺恨不得能和你好一輩子,想禍害人的時候又能兵不血刃的把人折騰的要死要活。 他朱元璋是個聰明人,知道什麼話能信什麼話不能信。 陶安真心覺得他是明主那最好不過,要是迫於壓力裝傻說假話也沒什麼,只要能幫他安撫百姓治理太平,別的都不重要。 那人在太平路德高望重, 有他那些“順天應人”“撥亂安民”的說法在, 紅巾軍就更容易得到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百姓覺得紅巾軍好, 他們還愁朝廷反攻嗎? 陶安就任幕府參軍後踏踏實實的幫他出謀劃策招攬人才,在穩定民心的事情上功不可沒,這就夠了。 只樂意聽好話的那是昏君,他是個清明的好大帥,不會被甜言蜜語矇蔽雙眼。 他朱大帥嫉惡如仇,誰敢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么蛾子, 轉頭他就能把人扔到江裡餵魚。 不管怎麼說,總之太平路符合它的名字,打下來之後一切都很太平。 淮西紅巾軍拿下太平路, 在江南繁華之地穩穩的插進一顆釘子, 再有和州、滁州等江北州縣源源不斷輸送兵力補給,大軍兵鋒直指集慶, 大戰一觸即發。 只打下太平路遠遠不夠,只有集慶那種地勢險要的地方才能讓他們站穩腳跟安心發展。 朝廷在江南兵力不少,地方團練也不在少數,朝廷是蒙古人的朝廷,漢人在蒙古人的朝廷中備受壓迫,然而即便如此也總有些在壓迫中混的風生水起的能人在。 蒙古人內部爭權奪利,漢人內部更是和團結不沾邊。 中原這邊的起義軍打的如火如荼,鎮壓起義軍的朝廷官兵更是大半都是漢人。 脫脫下令地方自行招兵買馬鎮壓叛亂之後,那些有糧有錢有地的地主老爺們養起私兵來更加 肆無忌憚,一個個嘴上說著要鞠躬盡瘁以死報國,其實就是扛著效忠朝廷為朝廷分憂的大旗圈佔地盤,乾的事情和紅巾軍也沒差多少。 郭天敘和張天佑來到太平後只對攻打集慶上心,他們兩個本事有限,也有點自知之明,很識相的沒有干涉朱元璋安排接下來的仗怎麼打。 要求只有一個,集慶必須是一把手或者二把手或者一把手和二把手一起攻打,打下集慶府的功勞他們要定了,誰都別想和他們搶。 這個要求有點不講理,但是因為他們兩個以前更不講理,所以朱元璋竟然覺得他們這次還算安生。 只想要最後的功勞而不插手最終之戰之前的安排,這可真是安分,安分的讓他有種不祥的預感。 他的安排非常簡單,先派兵將集慶周邊的路府州縣拿下,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包圍集慶府,等集慶府陷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孤立無援狀態,他們再派出大軍正面攻城。 只要外面的援軍進不來,他們圍城也能把集慶給圍到手。 他們拿下太平路之後就把太平路改為太平府,並在城裡設太平興國翼元帥府,元帥是老朱自己,然後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又讓通經識文的汪廣洋擔任元帥府令史。 如此一來,整個太平府官府衙門重要職位盡在他的掌控之中。 太平落入起義軍手裡,朝廷的反撲來的也很快。 之前在巢湖入江口埋伏巢湖水軍的蠻子海牙率領麾下水軍再次出發,沿江而下直奔採石磯。 朝廷的戰船多,大批艦隊圍在採石磯江面,全面封鎖姑溪河口,想要截斷紅巾軍的退路,將他們一網打盡。 水軍由蠻子海牙率領,步兵騎兵也不甘落後,大批兵馬由陳野先和康茂才等人帶領,由北向南攻擊太平城。 康茂才是蘄州人,能文能武還孝順,這些年天下大亂,起義軍強盜山匪層出不窮,運氣好打到自己家的是有紀律的軍隊,運氣不好就是被強盜劫匪接連光顧落得個家破人亡。 康茂才運氣不太好,打到他家的起義軍根本沒有紀律這種好東西,那夥人除了打著起義軍的旗號,所作所為和山匪強盜完全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