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其頗為用心。朱瞻基自幼聰慧,喜好讀書。永樂五年(1407)四月,他到了出閣讀書的年紀,成祖特命靖難之役的第一功臣姚廣孝為之講習經書。
姚廣孝像姚廣孝是個很特別的人,至今還流傳著關於他的許多傳說。他14歲出家為僧,法名道衍,向道士席應真學習陰陽術數之學,熟讀詩書,詩文俱佳。後來雲遊嵩山時,著名相士袁珙(ɡǒnɡ)看到他十分詫異,說他三角眼、形如病虎、嗜殺成性,將來一定是劉秉忠一樣的人物。(劉秉忠,元朝僧人,隨忽必烈徵雲南,籌建開平城,主持設計元大都,建議以大元為國號。)姚廣孝聽說自己會成為劉秉忠一樣的人物,正符合自己的志向,非常高興,立志要做一番事業。因馬皇后病逝,朱元璋擇高僧入藩王府為馬皇后誦經祈福。姚廣孝因此得以入燕王府,為朱棣所知。他密勸朱棣舉兵,並在靖難之役中屢出奇策,為朱棣奪得江山立下不世功勳。朱棣對他十分敬重,恢復他的姓,賜名廣孝,不直呼其名而尊稱為少師。朱棣讓他蓄髮還俗,他不肯;賜給他府邸和兩名宮人,他拒不接受。上朝的時候他穿上官服,下朝後就換上袈裟,居住在寺廟中。當永樂十六年(1418)他病情危重時,成祖親自到他居住的慶壽寺看望他,相談甚歡。病逝後,成祖輟朝兩日,親自為他的神道碑書寫碑文,記述他的功績。
成祖朱棣以自己最為信任的大臣來輔導朱瞻基,可見對他的殷切希望。朱瞻基也沒有辜負祖父的期望,學習刻苦,加之天資聰穎,過目不忘。他還留意古今興衰、歷朝治亂的內容,從中領會治國的道理。
成祖朱棣不但任命姚廣孝教授朱瞻基,而且他自己也用言傳身教來給與他良好的影響,為以後為國君做準備。永樂七年(1409),成祖巡幸北京,令朱瞻基同行。他特意帶領著朱瞻基到田間觀察農作物、農具和耕種的過程,到農民家裡看他們的衣食住行,並寫了一篇《務本訓》給他,讓他知道農業是國家根本的道理,治理國家必須體恤農民。
永樂八年(1410),朱棣親征蒙古,指定尚書夏原吉輔佐朱瞻基留守北京,學習處理日常政務。當時南京是京師,北京稱行在,雖然同樣設有各種官署,但是處於草創階段,還很混亂。夏原吉每天早上輔佐朱瞻基處理政事。面對各衙門的龐雜事件,夏原吉總能口答筆書,從容不迫,井井有條,處理好深入漠北的成祖朱棣和遠在南京監國的太子朱高熾交辦的各項事務。有這樣能幹的大臣輔佐朱瞻基,相信他一定會從中積累許多處理政務的經驗。後來夏原吉又侍從朱瞻基深入鄉野村落,體察百姓疾苦。成祖對夏原吉很滿意,在朝堂上指著他和蹇義對朝臣說,這是高皇帝(太祖朱元璋)給我留下的賢臣,要想知道古代賢臣的樣子,眼前的兩個人就是。此後,朱瞻基多次在夏原吉的侍從下往返於兩京之間,其間經常談論治國方略,從夏原吉那裡獲得了許多經驗。
宣宗騎馬圖永樂十二年(1414),為了讓朱瞻基接受戰場的歷練,朱棣命他隨自己親征蒙古。朱棣已經讓朱瞻基體察了民間疾苦,學習處理政務,似乎只有再讓皇太孫在戰場上磨礪之後才會讓他日後成為文武兼備的一代聖君。朱棣並沒有讓朱瞻基荒廢學業,命隨軍大臣在行軍過程中繼續教授他經史。皇太孫有時又跟隨成祖朱棣檢閱部隊,學習戰法。六月,明軍與蒙古鐵騎展開激戰。宦官李謙自恃勇猛,帶著朱瞻基加入戰局。朱棣得知皇太孫身涉險境,急忙派軍將朱瞻基解出戰場。李謙自知犯下大錯,自殺身亡。
正是在祖父朱棣的精心培育下,朱瞻基文韜武略、熟悉政務,為將來治理國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朱棣十分欣慰,曾對朱高熾說朱瞻基日後必然是一個太平天子。如前文所說,朱棣之所以傳位於朱高熾,或與鍾愛皇太孫朱瞻基有很大的關係。朱瞻基機敏過人,多次維護了其父朱高熾的儲位。有一次,成祖朱棣命太子朱高熾和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拜謁太祖朱元璋的孝陵,朱瞻基隨往。太子朱高熾身體肥胖,還有腳疾,行走不便,由兩個太監攙扶仍然踉蹌。朱高煦在後面看見,故意在眾大臣面前羞辱太子,說“前人蹉跌,後人知警”。沒想到年幼的朱瞻基在後面隨即反駁,“更有後人知警也”,頃刻之間為父親解圍。朱高煦回頭看到朱瞻基,意識到在爭奪儲位的道路上朱瞻基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幼年受到的良好教育,使朱瞻基能吟詩作賦,擅長書法繪畫。他登基後經常在春秋時節,與諸儒臣登臨萬壽山,泛舟太液池,良辰美景,賦詩唱和。他的詩側重於重農、求賢的內容,表達了他勵精圖治、奮發有為的治國理念。宣德四年(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