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三四頁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象一匹野牛衝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一頁
帝國主義者如此欺負我們,這是需要認真對付的。我們不但要有強大的正規軍,我們還要大辦民兵師。這樣,在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時候,就會使他們寸步難行。
對新華社記者的談話(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人民日報》
人民的游擊戰爭,從整個革命戰爭的觀點看來,和主力紅軍是互為左右手,只有主力紅軍而無人民的游擊戰爭,就象一個獨臂將軍。根據地的人民條件,具體地說來,特別是對於作戰說來,就是有武裝起來了的人民。敵人視為畏途,主要地也在這一點。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二一頁
戰爭勝負,主要地決定於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這是沒有問題的。然而不僅僅如此,還決定於作戰雙方主觀指導的能力。軍事家不能超過物質條件許可的範圍外企圖戰爭的勝利,然而軍事家可以而且必須在物質條件許可的範圍內爭取戰爭的勝利。軍事家活動的舞臺建築在客觀物質條件的上面,然而軍事家憑著這個舞臺,卻可以導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來。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七五頁
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儲存自己,消滅敵人”(消滅敵人,就是解除敵人的武裝,也就是所謂“剝奪敵人的抵抗力”,不是要完全消滅其肉體)。古代戰爭,用矛用盾:矛是進攻的,為了消滅敵人;盾是防禦的,為了儲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還是這二者的繼續。轟炸機、機關槍、遠射程炮、毒氣,是矛的發展;防空掩蔽部、鋼盔、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發展。坦克,是矛盾二者結合為一的新式武器。進攻,是消滅敵人的主要手段,但防禦也是不能廢的。進攻,是直接為了消滅敵人的,同時也是為了儲存自己,因為如不消滅敵人,則自己將被消滅。防禦,是直接為了儲存自己的,但同時也是輔助進攻或準備轉入進攻的一種手段。退卻,屬於防禦一類,是防禦的繼續;而追擊,則是進攻的繼續。應該指出:戰爭目的中,消滅敵人是主要的,儲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為只有大量地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儲存自己。因此,作為消滅敵人之主要手段的進攻是主要的,而作為消滅敵人之輔助手段和作為儲存自己之一種手段的防禦,是第二位的。戰爭實際中,雖有許多時候以防禦為主,而在其餘時候以進攻為主,然而通戰爭的全體來看,進攻仍然是主要的。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七一——四七二頁
一切軍事行動的指導原則,都根據於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儘可能地儲存自己的力量,消滅敵人的力量。……何以解釋戰爭中提倡勇敢犧牲呢?每一戰爭都須支付代價,有時是極大的代價,豈非和“儲存自己”相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正確點說,是相反相成的。因為這種犧牲,不但是為了消滅敵人的必要,也是為了儲存自己的必要——部分的暫的“不儲存”(犧牲或支付),是為了全體的永久的儲存所必需的。在這個基本的原則上,發生了指導整個軍事行動的一系列的所謂原則,從射擊原則(廕庇身體,發揚火力,前者為了儲存自己,後者為了消滅敵人)起,到戰略原則止,都貫徹這個基本原則的精神。一切技術的、戰術的、戰役的、戰略的原則,都是執行這個基本原則時的條件。儲存自己消滅敵人的原則,是一切軍事原則的根據。
《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九七——三九八頁
我們的軍事原則是:(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後取大城市。(3)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是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結果,往往需要反覆多次才能最後地保守或奪取之。(4)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是五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