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對於他們的要求,崇禎皇帝的答覆是“再議”。
還有人提出,如果給予軍卒提高了待遇,他們會不會持寵而驕,畢竟都是武夫,幹出擾亂百姓之舉。
對此,崇禎皇帝便趁機宣佈,在軍中多派監軍到百戶級別,負責教導軍卒忠君報國之念。
這麼一來,問題又來了,如果監軍要到百戶一級的話,大明百萬軍隊,那得要多少監軍,這監軍到底是都察院派出還是廠衛司禮監來派呢?
不要說都察院和司禮監了,就算是廠衛,估計也派不過來吧?實在是這樣的監軍數量要求太多了。
如果要滿足這個情況,那麼都察院、司禮監和廠衛說不定都要聯動革新,具體的條陳又將如何?
一開始的時候,崇禎皇帝面對這些臣子的問題,還能侃侃而談。然後,等到了後來,超出了張明偉在密奏中所奏,也超出了崇禎皇帝自己事先考慮過的內容,頓時,就有點答不上來了。
畢竟這些事情,可不是腦袋一拍,就能決定的。這涉及到的東西,非常多,也非常重要的。
一直商議了一整天,事情越牽扯越多,最終,崇禎皇帝的腦子都疼了,便乾坤獨斷,讓他們把具體情況上奏章,回頭再議。至於提高軍卒之待遇,就這麼定了。由內閣並六部商議出具體的條陳,儘快上報。
如今的內閣和六部,差不多都是張明偉舉薦,是那些能幹實事的文官。對於崇禎皇帝和興國公都要做的事情,並且理由也說得過去,還能對當前儘快平定天下大亂有直接影響的事情,他們也就沒有什麼牴觸,由兵部尚書閔洪學為主,商議具體的條陳。
這麼大的事情,代表皇帝的司禮監自然也是參與了的。王承恩就插話,要求了幾條。
明眼人一下就看出來,這應該是皇上的意思。更甚至,這其實是國公的意思。
有王承恩看著,還真別說,只用了一天時間,大明朝在冊軍卒傷殘撫卹以及退伍的規章制度便呈現到御前,商議一番之後,以制度形式得以體現,明詔發天下。
………………
這個時候,張明偉這邊,則是一直在備戰。
基於對原本歷史的擔心,張明偉並沒有把軍隊駐紮在開封城下,而是撤去了黃河邊,如此,便能防止黃河被人掘開堤壩,水淹三軍。
最先運來的糧食,解了開封的糧食危機。
不過基於當前的局勢,開封府內的很多百姓,在官府的勸說之下,他們自己也害怕,於是,在北方有親戚朋友的,都出城去投靠親戚朋友,遠離戰區。
道路通暢之下,周王也前往京師去覲見皇帝,商議有關就藩呂宋之事。當然,這事其實是還早。但在張明偉的建議下,這個周王是要樹典型的。就是要讓各地的藩王、鄉紳都知道,捐助物資鞏固城防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減少開封人口,減輕糧食壓力的基礎上,新編的輜重營,加上各地官府組織的百姓,還在源源不斷地運糧。
除此之外,駐紮在黃河堤壩邊的軍隊,每日都在抓緊時間整訓,要把新近吸收的一萬降卒整合進軍隊。
對於這事,張明偉不等京師的回信,就已經在做一件事了。就是讓負責軍隊士氣的朱媺娖這邊,從開封城內徵集那些說書人,前往軍營,在軍卒整訓間隙休息時間,給他們講故事。
當然了,說書人所講的故事,自然都是忠君報國,流賊禍亂天下的故事。是經過張明偉把關,甚至還有他親自改編過的。
除此之外,還讓說書人讀,對於朝堂上的一些事情,也說給明軍將士聽。主要是懲治貪官汙吏的。當然,因為張明偉在外領兵打仗,這唸的,都是以前的。
另外,還在完善那個軍用沙盤,補充開封府和周邊州府。
總之,張明偉可以說,雖然打了一個大勝仗,卻沒有一點休息的時間,一直在忙碌。
一天一開的軍議,彙報當天的情況,再決定第二天的事情。都彷彿讓張明偉回到了後世的職場,每天都要開例會的日子。
這一日,開封府總兵陳永福向張明偉提出了一個疑問道:“國公,末將有個疑問,我們如此備戰,萬一流賊要是不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