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孩子們之所以喜歡武俠因為多數故事都是在講述自己同齡人的奮鬥故事。再有,當今盛行的網路遊戲,也都是這樣一個歷程:虛擬的人物,也都是要自己從一個小角色,經過對網路裡事件的參與(或殺怪,或過關)最終勝出,從而使自己的內心得到極大的滿足。
在精神世界裡,人的任何在現實中不能實現的理想和抱負都可以得以實現,精神重負得以解脫,心中鬱結得以釋放。當人類永生的奢望不能得以實現時,當人類對於現世的苦難無能為力時,成年人去求助於宗教。人類對於夢想的追求從沒有停止過。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以“有涯”之生命,去搏鬥“無涯”之造化,遭遇挫折自然會遠遠多於所謂的成功。用想象來安慰自我,以便自己能以更大的勇氣和力氣去面對未來的挫折和無奈,何錯之有?可歌可泣呀。剝奪一個人的理想和想象是多麼殘忍的事情啊。
特質四 會玩(2)
當然,讓孩子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打打殺殺的故事裡,與現實完全脫離是不行的。引導他們去學習更多對今天有用的科學文化知識就成了我們“教育者”,即家長和老師的任務了。
孩子愛寫武俠,這是件天大的好事。說明他們已經從被動的欣賞進入了“主動參與”階段。事實證明:主動參與比被動陶醉更能讓人更大程度地享受過程。因此,編故事比聽故事、做遊戲比聽說教有更大的*,因為在這當中,人的想象能得以更大程度的實現。所以,對於只是愛讀武俠的孩子,一定要引導他們去自己創造。對於開始去試著創造的孩子,要引導他們朝著專業的方向走。
要讓孩子對武俠小說不能只停留在“讀”和“寫”的初級階段,要上升到“欣賞”與“創作”的層次。
讀武俠,要讀好的作品,從中體會作者的各種寫作技巧、故事套路、謀篇佈局、文化內涵等等。當把這一切“門道”讀出來之後,自己再去創作就有路可循了。自己去創作時,雖不見得能寫出精品,但一定可以寫得有模有樣。
第一點:一個武俠作家要有足夠的歷史知識。想寫出一部有點樣子的“武俠作品”,不是簡單幾個人物,打幾場架就完了。聰明的作者都會把人物和“打架”放到一定的歷史背景裡去,這樣做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實性;作者還可以藉此“投機取巧”。作者可以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去虛構眾多的人物,很多的場面可以根據歷史文獻,按照現成的歷史線索根據自己的想法加上自己的想象進行豐富再創作。我把這種方法叫做“借屍還魂”。經典範例有很多。
梁羽生先生最是具有代表性。他的大多數故事都是這麼創作的。《江湖三女俠》當中,就是借用了清史“文字獄”中的受害者大儒呂留良的事件,虛構出了他的女兒女俠呂四孃的故事;還利用清帝雍正正值壯年卻神秘死去的歷史事件,說成是被呂四娘為父報仇將之殺死;藉助這一段歷史巧妙地把自己虛構的人物唐曉瀾、馮琳、馮瑛與雍正之間的感情糾葛融入到裡面。根據清朝才子納蘭容若、將領楚昭南的故事增進去自己虛構的凌未風等人物,創作出了《七劍下天山》;根據唐代武則天的宮廷故事,創作了《女帝奇英傳》等等。
金庸先生自己聲稱不愛用歷史背景寫故事,我們依然發現:《碧血劍》中的袁承志是明代抗清將領袁崇煥之子;用乾隆是漢人的野史資料創作了《書劍恩仇錄》;用康熙清除鰲拜的故事在《鹿鼎記》杜撰出了膾炙人口的韋小寶;還把崇禎帝的女兒長平公主改造成了一代女俠“獨臂神尼”……
這當中最具創意的還屬黃易的《尋秦記》。他乾脆就把一個香港特警項少龍放回了秦代,參與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呂氏春秋》的編寫、焚書坑儒等歷史事件了;無厘頭搞笑的是,把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項羽居然說成是香港特警的後代,令人忍俊不禁。不止如此,他的另幾部玄幻故事《成吉思汗》和《大唐雙龍傳》無一不是如法炮製。
孩子如果有創作武俠小說的慾望,我建議從這種方法入手。這種方法不但可以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還便於操作。一篇長篇武俠小說的整體佈局,場面宏大,完全由自己完成,對於初級作者來說不是件易事,為什麼不找一棟“大樓”(歷史故事框架),然後展開想象去進行設計裝修(去構思豐富小說的事件)呢? 。。
特質四 會玩(3)
家長的引導方法:鼓勵孩子讀史書。
首先肯定孩子的做法予以支援,引導孩子讀精品,學會欣賞。然後,到書店買一本《中國白話通史》(該書我曾引導女兒去讀,收效甚佳),讓孩子先對歷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