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星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管在清朝哪個時期農民的稅都是很重的,各種稅加起來農民收成得去一半,所謂的‘康乾盛世’只不過是餓死的人少一點而已。
在魚肉很少的這個年代,一個成年人一頓吃上一斤糧食都算是少的,更別說農忙的時候,所以只有十畝薄田的話便很難養活一家人,儘管他家的地是良田,可是他的兩個姐姐還是一到十六歲便嫁了出去。
他大姐大丫大他四歲,二姐二丫只大他兩歲,由於常年務農,父親王九興看起來很顯老,而事實上他才三十五歲,姚氏十九歲才生下了王燦,生下王燦後就再也沒有生育過,而三十四歲的她看起來絕對有著超過四十多歲的樣子。
吃過飯後,姚氏便去地裡幫王燦的父親收小麥,囑咐王燦在家裡好好躺著將養,而王燦現在也確實不能幹活,昏迷了半個月,這期間只進食了點湯水,讓他現在的身體很虛弱。
趁著空閒王燦躺在炕上慢慢的思考:自己家裡的狀況很差!但是自己肯定不會就這樣平凡的過下去,隨即便思考起自己的未來和接下來要走的路:
首先,資產狀況,他在教會學校裡打雜,平均一個月六塊銀元的薪水加補貼,由於教會學校免食宿,所以平時基本不花錢,五年下來一共攢了三百多塊大洋。
可別小看這三百大洋,這個時代一塊大洋含七錢五分左右的銀子,也就是說三百銀元差不多等於兩百兩銀子,這時候的一石米(120斤左右,不同的時期標準不一樣)僅僅值五錢銀子左右,所以這在當時的農民看來可是一筆鉅款。
前任的王燦因為父母沒問所以也沒有拿出來,畢竟誰也想不到一個十多歲的孩子能賺到如此多的錢,所以這些錢王燦的父母並不知道。
這三百多大洋是前任的王燦打算用來做買賣的本錢,只是現在倒是便宜了他,而且這個時候‘義和團’還在天津鬧騰著,青島那邊在他傷好之前也是沒法回去。
要問這個年代幹什麼賺錢最快?毫無疑問那就是實業,不管你是什麼樣子的輕工業,只要你能開動機器那就能賺錢。
這可不是胡說八道,現在的華夏不比後世,就拿磨面機來說,後世幾乎每個村子都有,就是質量和出面率不一樣,而現在別說鄉鎮農村,就是縣城裡也沒有幾臺像樣兒的機器。
記得後世自己上學時幾乎每個村子都有小學,每個鄉鎮都有中學和高中,有的縣城還有一些二流大學,然而在這個年代的即墨縣城,別說大學就連高中和初中都沒有,有個初級小學堂就已經很不錯,而且那水平也可憐的讓人無語。
另外後續資金的籌集也是一個難題,開辦實業的話,區區三百塊銀元連個此時的機器零件都買不起,自己雖然知道山東甚至全國的資源資源分佈(感謝穿越大嬸們),可是自己跟本就沒有能力去開發,而且即使開發了也沒法在這個時代保住。
想想現在清政府的狀態,洋人一來‘老妖婆’一家子便飛速跑到了山西,而後面的‘辛丑條約’則是切底的把清廷的脊樑骨給打折。
這導致以後那些清廷的官吏見到了洋人就怕,想讓他們保護自己的錢財那就是做夢,說不定到時候洋人一發話,那些個貪官立馬就逼著自己把家產都交出來。
現在離辛亥革命還有十多年,而且即使到了民國,這種現象也沒有改變多少,整個中國只有東北好點(張作霖的原因)。
現在是陽曆一九零零年的六月份,再過不到一年左右《辛丑條約》就要簽訂,可是自己根本就無能為力,想起這個近代史上的炎黃國恥,王燦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讓那些國家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當然‘庚子之變’後,滿清就要下令各地編練新軍,而自己要是想發展起來,便可以乘這個機會兒弄個‘工廠護衛隊’的名號先訓練出一批精英來,為以後隊伍的擴編打下基礎。
就這樣王燦給自己定下了一個長遠的目標:那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識改變自己民族的命運重振炎黃,近階段的目標就是賺錢!最起碼讓自己家裡人過得好一點再說其它的。
等青島成為租界後便可以去青島看看,能否找到所自己需要的東西,最起碼要找到一個信得過的洋人,要是找到一個不可靠的人的話,自己的知識帶來很多的專利,很可能會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自己的下場絕對會是個‘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