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直到武帝駕崩,昭帝即位後,漢才改善了與匈奴的關係,兩國開始外交談判。但,匈奴一直拒絕承認蘇武還活著。當時,匈奴的單于已經換了好幾茬,兩國和議也達成了,為什麼還不願釋放蘇武?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蘇武為什麼被扣十九年(3)
因為,蘇武在北海(貝加爾湖地區)牧羊,那裡正是匈奴與丁令(即後來的鐵勒)的邊界。我們慣常的認識,是蘇武牧羊的地方非常荒涼,沒有人跡,兔子都不拉屎。其實不然。那裡有包括丁令在內的很多遊牧民族,水草肥美,鳥語花香,草原上歌來歌往,熱鬧得很。後來,蒙古的數次西征,出發點都離那裡不遠。
蘇武在北海生活多年,當然就非常瞭解匈奴的生態、氣候與虛實。匈奴給蘇武娶了媳婦(當然是匈奴人),蘇武在那裡還有了小孩,其中有個孩子名叫蘇通國,後來隨漢使回國,為蘇武延續了香火。在匈奴看來,男丁就是戰士,生育人口當然也就是國防建設的一部分,從這一角度上說,也算是蘇武變相給匈奴做出了“貢獻”。
這時的匈奴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掌握了匈奴虛實與規律的漢使們,回到漢朝,再帶著漢軍來攻打他們。尤其是蘇武這樣的傑出人物,回到漢朝,他就是又一個博望侯張騫了。
但是,蘇武的部下,小年輕常惠,偷偷把蘇武的情況通報給了漢使(這次會面竟然能實現,說明了漢在匈奴安插了有效的“內鬼”),這樣單于不得不放歸了蘇武。
蘇武、常惠回國以後,理所當然成為漢制定對匈戰略的高參。常惠後來搞了一個“匈奴包圍網”,包括匈奴西邊的烏孫、東邊的鮮卑、北面的丁令、南邊的漢朝,都趁一次匈奴內部衰落而發起了對匈聯合軍事動作。其中,常惠本人作為烏孫軍的參謀長,指揮烏孫軍重創匈奴。這一戰直接導致匈奴內亂分裂,呼韓邪單于南下投降(王昭君嫁的就是此人)。常惠因此功被升為右將軍,厲害吧。
這就是蘇武一行在匈奴的後期,繼續被扣的主要原因,兩國的前仇倒成了其次了。
幾乎同一時代,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羅馬帝國不擇手段,終於滅了迦太基並屠城。相比之下,匈奴人的命運稍微還能好一些。
還有一個疑問:漢匈之間真的不能和解嗎?也不是。
西漢與匈奴和議達成後,兩國間實現了多年的和平。曾經的殺場變成了共同開發的樂土,直到王莽篡漢。王莽機械地依照儒家經典中的“華夷之別”,錯誤地在外交上打壓匈奴(將人家的國名改為“降奴”),而且因為匈奴是親漢室的,所以匈奴與莽新政權的關係也全面破裂,直到東漢中後期才開始修復。
到東漢末期,匈奴衰敗,一分為二,北匈奴西遷,南匈奴入塞投漢。霍去病曾聲稱“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按照霍生的理念,這應該算是匈奴的“滅”了。可是,結果又如何呢?內遷的匈奴等部被安置在內地與當地人混居,漢人始終將其列為“劣等人”。壓迫、奴役、歧視、販賣,這些苦難都落在了內遷胡人的頭上。而霍去病這個階層的後人們,卻過起了驕奢淫逸的生活。當時執政的司馬氏,內戰不斷,西晉王朝從內部崩潰。原先被壓迫的各種異族紛紜起事,造成了中原“五胡亂華”、北方衣冠大部南渡的亂局。
那麼,北方呢?匈奴之後還有鮮卑,鮮卑之後還有柔然,柔然之後還有突厥,突厥之後還有回鶻,回鶻之後有契丹,有女真,有蒙古……只要中原王朝守著“華夷之別”的文化成見,不能平等對待之,不能與之同存,而始終以敵視、蔑視的套路來對立北方,那麼北方的所謂“邊患”問題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解決。直到清朝建立,統治者使用多元共存的思路彌合“長城裂痕”,才真正構成了今天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國家鞏固的基礎。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書聖的後現代生活(1)
——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前前後後
某篇文章,由於某種外因而變得婦孺皆知,甚至還被後人奉為了“經典”——這樣的個案多嗎?不少。在“官樣文章”吃香的中國古代尤其如此。《蘭亭集序》就是很典型的這麼一篇。
如果仔細讀一下這篇序,你會覺得此文思路頗為跳脫,有些話剛開一句頭,下一句卻說起不相干的事情了,似乎背後又藏著很多難言之隱,總之,寫這篇文章的人,當時一定心事重重,偏偏現場又不能發作。作者情非得以,言不由衷,結果寫了不倫不類的這麼一篇文字出來。
《蘭亭集序》一如王羲之的其他“言辭”一樣,內容並無特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