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非常明確,曹操是“得人者昌”,雪球越滾越大。這個“人謀”包括兩方面因素:其一是有荀氏叔侄、郭嘉、程昱、賈詡那樣謀臣出來為他計劃;其二,是他相容了當時各門各派各層面的力量,如得陳登而得徐州,得董昭而得獻帝,得田疇而服烏桓,其他如李典、張繡、張燕、臧霸等等,都是帶著自己的部曲(連軍隊帶家族),投奔了曹氏。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三請諸葛”的劉備究竟圖什麼(5)
曹操從不裁人,所以曹氏能夠做大。
“孫權拒(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與為援,不可圖也”,明確指出:孫權的根基在於“賢能為之用”。《演義》中,緊接著“三顧茅廬”,下一節就是孫權“廣納賢士,重用謀臣,開設賓館於吳會”。劉備得了一個諸葛亮,如魚得水樂得不行。孫權呢?嚴畯、闞澤、薛綜、程秉、朱桓、陸績、張溫、駱統、吾粲、龐統、呂蒙、陸遜、徐盛、潘璋、丁奉、甘寧……得了文武數十人,孫權還不得興風作浪?人才是事業的根本,而且是多多益善。更重要的是,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成大事者必用眾智,孫權在這一輪的收穫,遠遠大於劉備。
也許,羅本之中,孫權不用三顧也能得到鳳雛,與劉備“三顧”得到孔明的對比顯得太刺眼,所以到毛本之中,把龐統從孫權招納的人才名單中刪去了。
《隆中對》下面孔明怎麼說?“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這是再明白不過的意思:要先招攬各方面的人才,地盤將來自然會有的,先後次序不要搞錯。
緊接著,孔明拿出一幅圖:西蜀五十四州之圖,繼續強調:“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諸葛亮出示“西蜀圖”的意思,是看劉備有沒有決心幹掉佔據益州的“宗室同姓”劉璋。至於荊州劉表,孔明說:“亮夜觀天象,劉表不久在人世。”其實,哪裡是夜觀天象?黃承彥是劉表的連襟,老劉得了老年性痴呆症、在家不時發作的事,孔明比劉備更有條件掌握——這就是“人謀”的厲害。
諸葛亮的戰略主張,劉備全部接受。
小說中,這時候,孔明才同意出山輔佐劉備。
所以,不是諸葛亮先出山,再說《隆中對》、獻“西蜀圖”,而是他先說出《隆中對》、獻“西蜀圖”,劉備表示全接受了,孔明才同意出山。《演義》中這個設定,與歷史記載正好相反——羅貫中就是要藉此強調,劉備思想的轉變,態度的轉變,事業發展模式的轉變,是改變他此後命運的關鍵所在。
有意思的是這張“西蜀圖”。此圖諸葛亮獻過一次,後來,張松獻過一次。但是,劉備沒有能夠用這個圖拿下益州,而是張飛招降了嚴顏,老嚴做嚮導,又有法正、孟達等做內應,劉備才取得了益州。這個對比,也同樣揭示了成大事,需要人謀,而不是什麼藏寶圖。
三國鼎立,本質上是三個人才集團的鼎立。曹、劉、孫先後都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最後能夠形成那個局面。得到荊州之後,曹操怎麼說?“吾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也。”有了荊州各方面實權人物的支援,勝過得到八個郡地盤的意義。
補充兩句題外話:諸葛亮這麼擺譜,才“勉強”出仕,除了因為他確實有水平,還在於他要考驗一下將來的主子任用自己的決心和重視程度。《演義》中諸葛亮的最大對手司馬懿,就因為慎於出仕,而險些被幹掉。當時,曹操徵辟他,他藉口自己患有“風疾”(癱瘓)而拒絕。曹操可沒有耐心“三顧”,而是直接派一個刺客,潛入司馬的臥室,把利刃橫在他脖子上——司馬懿真有定力,一動不動,臉上的肌肉都沒抽搐一下,只是用眼睛看著刺客。刺客回報,曹操才信了,並要司馬懿病好後就來報到,否則,“若覆盤桓,便收之。”司馬見躲不過,最終還是“病癒”出山了。後來,司馬懿又用裝病戰術幹掉了曹爽。
當時的人物,司馬懿善於裝病,劉備善於裝哭,周瑜、陸遜善於裝嫩,曹操裝夢遊,魯肅裝淳厚,諸葛亮裝神弄鬼,張飛裝瘋賣傻,劉表裝請人喝酒……亂世中的人物,都是善於透過偽裝而幫助自己達到目的。
再補充兩句題外話:此前,司馬徽曾不經意透露劉備知道,諸葛亮最喜歡唱的一首歌叫《梁父吟》。這也是有意味的。《梁父吟》講的典故大要,是齊國國相晏嬰用“二桃殺三士”的權術,除掉齊國君主身邊三個功高震主的猛將田開疆、公孫杰和古冶子,從而加強了君權與相權。孔明的一個性格弱點,就是沉溺於權術。他喜歡唱這麼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