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揍是真的要讓齊國上房揭瓦了!
陰氏負責跟齊國的邦交,作為主力去征討非常合情合理。
國君看向了智罃,問道:“伐鄭缺下軍、新軍能勝否?”
智罃思考了一番,給出答案,道:“必勝!”
國君又看向韓厥,問道:“此時伐齊,允否?”
韓厥沒有立刻回答,陷入了長久的思考。
齊國是一流強國來著。
晉國只是出動下軍和新軍,夠不夠?
另外,下軍有陰氏和範氏,不用有什麼兵力不足或不善戰的擔憂;新軍卻是有一個解氏,能依靠魏氏一家撐起來嗎?
韓厥的視線停在解朔身上。
慢慢的,包括國君在內,甚至是必須在場記錄的史官,目光全部集中在解朔的身上。
解朔被眾人看得壓力山大。
如果能選的話?
他壓根就不想去征討齊國,更願意參與捏鄭國這個軟柿子。
當然,說鄭國是軟柿子只是相對時機而言。
鄭國入侵宋國打了小半年,哪怕一勝再勝也將感到疲憊,別說他們才剛撤軍。
瞭解這個時代的軍事,會知道一支軍隊進行撤軍,回國後肯定是得到解散。
現在計程車兵都是貴族的私有物,撤兵並解散等於完成年份內的納賦額度。
一旦再次被徵召,貴族就算願意響應,他們卻是要擔負起“士”的所有耗費。
簡單的說,“士”交血稅也是有份額的。
他們在份額內的納賦什麼都要自己準備。
非份額的納賦則是吃、喝、用全部需要自己的封主來付出。
晉國的貴族剛剛肥了一波都不太樂意出戰。
而這種情況不會只出現在晉國貴族身上。
晉國好歹是個軍果主義國家,貴族必須進行納賦,要不得到的懲罰後果很嚴重,參與納賦也等於是抓住上進渠道,能撐得住就不會選擇放棄。
鄭國是個怎麼樣的賞罰制度?
完成納賦額度的貴族,願意自掏腰包來跟晉軍展開血拼嗎?
解朔張了張嘴,到最後一句話都沒說出來。
國君將視線轉到呂武身上,行禮道:“拜託下軍將了。”
呂武回禮。
那麼,由呂武統率下軍和新軍征討齊國的事情,只差一個派人去宣戰的程式。
宣戰需要國君給出國書。
派去宣戰的人則是呂武來選。
他選中的人是葛存。
當作為魯國人的葛存得知自己要去對齊國代表晉國宣戰,興奮得滿臉漲紅又緊握拳頭。
魯國人太不容易了!
他們被齊國欺負了幾十年,只要是個魯國人,誰不想對齊國耀武揚威一把?
得到國君和智罃的允許後,呂武帶著下軍和新軍重新北上。
從宋國去齊國能選的路很多。
可以徑直向東北方向行軍,穿過魯國再抵達齊國的疆域。
能夠借道曹國和衛國,選擇從從西向東展開入侵。
呂武選的是後面那條路。
他們出征在外,不可能一次性就將所需的輜重帶上,必然是時不時就要進行補充。
攻打齊國需要耗費多少時間才能讓齊君呂環屈服,誰也拿捏不準。
呂武需要跟衛國進行溝通,讓衛國答應保證攻齊晉軍的糧道安全,甚至可能需要向衛國採購糧食。
“將,我師使衛,言衛君必是亡國之君,噩其君,惹其怒,衛君安從?”趙武是下軍尉,肯定也在下軍服役。
師曠出使衛國的事情?
呂武已經知道了。
事情辦得怎麼樣,不作評價。
反正是,衛國已經走向了悖離晉國的方向。
呂武見過衛君衛衎,印象中是一個挺操蛋的人。
他沒那個功夫去解決衛君衛衎,要找的人是衛國執政孫林父。
大軍一直北上,抵達曹國的時候,不免要聽曹國的一種貴族哭訴衛君衛衎的無恥。
話說回來,曹君姬負芻還被衛君衛衎給扣著沒有放回去呢。
這件事情本來應該早點解決的。
只是,先有楚國北上的事情耽誤,後來晉國又爆發內亂,導致一直沒有進行處理。
國君在呂武率軍北上前進行了囑託,希望呂武能夠讓衛君衛衎將曹君姬負芻給放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