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晉人看上去真的太驕傲了!
來了就來了,跟誰都不打一聲招呼,展開隊形的同時,擺出“你們全部上,俺接著”的架勢,一點沒將秦國、義渠和白翟的任何一家看在眼裡放在心上。
秦人這邊無話可說。
他們又能講點什麼?
秦國不管是宣而戰之,又或不宣而戰的偷襲,少有能從晉國身上佔到便宜的時候。
個人對個人還能逞點口舌之利,詭辯技巧功力深厚,也許還能矇混過關,乃至於將對手懟到啞口無言。
國家對國家則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就是“多言以逞口舌之利”。
啥意思呢?
就是,憑實力佔話語權的現實條件下,打不過就是打不過,越是說得天花亂墜,侃到對方惱羞成怒,口越花挨的毒打就越狠越重。
當前的秦國極少有能言善辯之人,他們玩的是幹最沒規矩的事,再挨最狠的打,幹了什麼,捱打也認。
義渠人則是有無數的mmp要講。
義渠跟晉國之前相隔一個白翟,雙方連線觸都沒有,哪來的什麼恩怨糾葛或深仇大恨啊?
源於根本不知道晉人為什麼要打自己,他們產生了兩個覺得比較靠譜的猜測。
晉人可能是追擊白翟才跑到這邊?
又或者,是秦人喊來了晉人,要將義渠和白翟一塊吞掉。
不得不說,義渠人那麼聯想很有道理,並且有著合情合理的基礎,唯一忘記的是自己曾經對陰氏做了一些什麼事情。
只是話又說回來,對陰氏做了那些事情的是義渠單一的一個部落,並不是全體義渠人。
實際上,義渠並不是一個整體,就像各諸侯國雖然統稱為諸夏,卻有那麼多的列國一樣。
諸夏至少還有一個周天子能夠作為招牌,義渠則是散裝部落,沒有一個人物能夠代表全部的義渠人。
現在的情況是,陰氏對少部分的義渠人有仇恨,將全部的義渠人都列上了清算名單。
這樣在呂武看來並沒什麼錯。
哪怕是到了現代社會,某個國家的一個個體發表的言論傳播廣又影響大了,甭管這個人出不出名,在自己國家又是個什麼身份,他就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自己的國家。
受到針對的國家不喜歡那個人,乃至於厭惡那個人所在的國家,有毛病嗎?一點毛病都沒有啊!
白翟則表示不想說話,只想暗自偷著樂。
“義渠使用何種語言,可聽得懂晉語?”呂武問了這麼一句。
誰又特麼知道啊!
一眾貴族被問得滿臉懵逼。
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還是在決定參加西征才知道有義渠這麼一各部族。
解朔說道:“陰子有何話說,以晉語公佈於眾便是。”
管誰聽得懂或聽不懂。
不管懂不懂,不一樣還是要揍嘛。
義渠是一個由羌戎與北狄混成的民族,最早可追溯到商代,早期的死敵是鬼方,後來又同住豳(bin)地由先周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國經常發生衝突,不斷蠶食其領土。
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的商康丁年間,由於北方狄人南侵,周祖古公亶父率眾離開豳地南遷岐山。戎狄兩族乘機佔領隴東大部分地區。
文王(姬昌)末年,姜太公曾派使臣南宮适出使義渠。
義渠某大部落首領送馬、雞和犀牛給文王,文王又將這些東西獻給紂王(帝辛)。
由於義渠同周人相處關係比較和諧親密,而鬼方(獫狁)同商周對立,所以每次戰爭後,鬼方失敗逃走,遠奔河套,而義渠趁機內遷。這樣,義渠就逐漸佔據了隴東大原地區(慶城、寧縣、鎮原等地)。
那裡土地肥沃,水草豐茂,畜牧業得到空前發展,義渠人口也大量增加,由遊牧狀態定居下來。
他們在同當地周國後裔的雜居中,學會了農耕技術,學習了周族文化,並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從而發展成為區別於其他羌戎的義渠族。
所以了,義渠人可能聽不懂晉語,部落的歷史足夠久遠,傳承又沒有斷絕,超大機率是有人能聽懂“雅言”的。
而那個所謂的“雅言”則是諸夏的官官。
說白了就是周王室發跡那地方的方言。
呂武肯定是要公佈為什麼要打義渠人,先搞個師出有名,再下狠手往死裡打,卻又不真的打死。
義渠人棲息的區域跟晉國不接壤,陰氏控制洛水以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