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手並不多,兩地合起來的農夫不超過三萬。
再加上駐軍以及家屬,陰氏在“原”地和“溫”地的約有九萬來人。
這麼點人口肯定填不滿“原”地和“溫”地。
呂武的發展重心在“陰”地和“呂”地,連“霍”地都有些顧不上,不可能再遷徙更多的人口前往南方。
而“霍”地發展農耕的成本著實太大,呂武在“陰”地和“呂”地沒有利用到極致之前,只會拿“霍”地發展牧業以及礦業。
陰氏還向北和向西進行開拓。
家族的發展模式搞得就是農牧共同進步的那一套。
陰氏這邊有技術。
範氏那邊有人手。
兩家合作完全是互利共贏的嘛。
中行偃等士匄和呂武說完,笑著問道:“我家亦可。”
呂武無所謂啊。
而陰氏和中行氏合作,只要不影響到範氏的工程進度,範氏又有什麼理由阻止?
魏琦看到呂武一次閒聊就跟範氏和中行氏成了“一夥”的,問呂武道:“河西之地水利,有可為?”
現在魏氏的封地都連成片,以大河兩岸為中心區域,佔了河西之地和河東之地。
那邊不光有大河,還有涇水和渭水。
如果魏氏想搞水利工程,太過於有利可圖了!
其它的不用多說,僅僅是治理好幾條河系,每年汛期的時候不會被洪水搞,對魏氏來說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要是能夠將幾條河系利用起來,形成灌溉體系,魏氏說什麼都不可能缺了糧食。
呂武被問得一個愣神,想了想說道:“一時難,不百年,無以成事。”
那可是治理大河!
哪怕繞過大河,渭水和涇水一樣不那麼好伺候。
在大河挖渠搞灌溉體系,再怎麼謹慎都不為過的。
即便是有那個技術,花幾年的時間進行實地考察與計劃。
真的要啟動工程,該動用多少勞力?
魏琦說道:“不圖一時,安能百年?”
不光呂武愣住。
在場有一個算一個都被魏琦的“宏圖霸業”給震驚到了。
話說,魏氏有多少人口,又能調出多少勞動力來搞水利?
知道一些事情一旦開始做,不是想停就能停下來的嗎???
“我了個去!一旦魏氏真的把河西和河東治理成魚米之鄉,還有其他家族什麼事?”呂武佩服魏琦的眼光和魄力,卻壓根不相信魏氏能辦到。
就說幾百年後的秦國,光是搞一條鄭國渠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工程耗費了多少時間吧。
那還是在有“技術達人”的摸索、計劃和親自指揮之下進行。
現在對於水利工程的相關技術,有一家算一家都只是在摸索當中,陰氏只是比其他家族領先那麼一步兩步而已。
簡單的說就是,陰氏搞點低難度的活能辦到辦成,碰上了事關“大河”絕對一臉懵逼。
呂武說道:“大河為‘界’,無交通,難工程。”
哥。
想搞波大的?
先把交通搞定吧。
過大河全靠泅渡,怎麼看都不靠譜。
而鋪路搭橋這種事情?
拿到現代都不是一件能夠簡單完成的工程,何況是在公元前571年。
若是真的簡單,呂武何必頭疼。
他早就應該在自家封地建造一座溝通汾水兩岸的大橋了,用得著每次要過汾水南北兩岸,一次次從“昆都”那邊借路嗎?
位處“昆都”那邊的過河大橋是趙氏建造,工程師卻是來自秦國,有那麼些年頭了。
呂武有問過趙武。
因為趙氏歷經過覆滅,不但封地和人口經過重新洗牌,相當的文獻也丟失,自然是沒有得到答案。
中原列國總是罵秦國野蠻,只是有些東西秦國真的領先中原各個諸侯國。
包括醫術以及建橋技術。
呂武沒有參與接下來的閒聊,腦子裡在思考魏氏的“百年計劃”有沒有可行性,是要阻止,還是慫恿一波。
外面有人通報,說是趙武來了。
他們不是在進行什麼正經的會談。
趙武來求見呂武彙報關於下軍的事情,怎麼都不算突兀。
本來以為發生了什麼突發事件的呂武,聽趙武講了一些本來就該做的事情,猜測是韓厥讓趙武過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