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實際上大大地壞了規矩,後面又在玩了一次,完全是不顧國家顏面的行為了。
而後面秦人的這一次刺殺得到晉君姬周的“認證”,晉國已經派出兩波使節團,一波去周王室那邊告狀,另一波去秦庭罵人。
去秦庭的晉國使節團不是魏相為正使,晉君姬周選的是公族的祁午。
因為已經有兩次被刺殺的例子,呂武接下來無論怎麼報復秦國都屬於合情合理,國際社會上需要秉持的是認可和支援的態度,要不就是承認或接受刺殺盛行。
所以了,在接下來至少兩年之內,呂武沒必要不會再到“新田”了,不是待在封地就是會去找秦國快樂玩耍。
他這一次帶著家人回封地,先從封地裡集結過來兩個“旅”,又帶走本來在“新田”的一個“旅”,陰氏在“新田”也就留下一名家臣以及百多僕從維護府宅,武力方面只剩兩百。
而這兩百名武士既要看家護院,又要給衛睿平時撐門面,顯得過於寒酸了一些。
在智罃生病,元戎極可能發生變動的當下,呂武卻要回去封地,這一手在很多人看來玩得簡直是精妙無比。
首先是呂武表示沒有更多的正治訴求,減少可能產生的敵意,偏偏誰都無法忽視陰氏的存在。
古人……,對了,呂武現在就是個古人。
古人云: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
又有:不爭是爭,爭是不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呂武現在玩的就是這麼一套。
在他做出表示之後,無論誰都只能拉攏陰氏,選擇幹一些跟陰氏形成對立的事情,無疑會是個腦子不正常的傻子。
陰氏與魏氏、解氏是盟友關係,並不隨著呂武回到封地就等於失去對正局的控制,魏氏算是第一道堡壘,解氏則能作為陰氏意志的延伸。
呂武回去“陰”地會經過“楊”地。
他不止往來了一次,對地形方面並沒有陌生感,只是以前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是自家的地盤不好詳細勘察。
“楊”地在面積上比“陰”地和“呂”地相加起來的總合還要大,跟“霍”地的面積差不多。
只不過,“楊”地這邊的地形遠要比“陰”地和“呂”地有更多的山區,光是綿長十里以上的山谷就有兩個。
這兩個山谷總體上的寬度並不小,也存在寬度狹隘的山隘。
要是在狹隘的區域建造關隘能夠起到一種門戶的作用,一卡就能將道路給切斷了。
呂武現在就看著狹隘的地形。
兩邊是一種坡度很高的山體,左側的山體最高海拔約有兩百二十米,右側的山體最高海拔則是一百三十米。
“若是在此修建關隘,需剷出懸崖斷臂,杜絕大軍可上山之通道。”呂武對呂陽這麼說。
有些地區不用經過刻意的修改就是一處兵家必爭之地,更多的區域其實是經過人工的改造才成為地勢險要的關隘。
就以“函谷關”為例,它在一開始就是一片到處充滿窮山峻嶺的區域,並且山區覆蓋範圍極廣,秦人是經過精心的挑選才在“函谷”這個出入口狹隘,周邊又全是難以攀爬的山體,修建起一座關隘。
秦人真不是選個地方修建一座關隘就算完事,他們還將周邊數十里內的地形進行了或大或小的改造,其中包括切斷“關外”某些河流、溪水造成敵軍就近取水困難,又在一些能夠通行的區域修建駐兵據點或小型關隘。
所以,“函谷關”只是秦國東面門戶最大的關隘,也是主要通行的主道,秦人真的不是單獨修建“函谷關”就形成了強大的防禦盾牌,真實情況是一系列軍事設施形成的防禦體系。
這麼一個超大工程涵蓋“函谷關”周邊數十里,也有顧不上東面國門的地方,結果就有某次五國合縱繞開“函谷關”直接殺進“關中”的事情發生,使得“函谷關”成為一個擺設。
簡單的概括起來,道路千萬條為前提,秦國只是在最適合提供大軍行軍的路線修建關隘這種防禦體系,其它不適合修建關隘的地形則是建城來作為緩衝。
呂陽問道:“阿父,我家要在此修武城?”
現在軍事用途的建築,無論大小或是款式,一般就是“武城”這麼一個稱呼。
範氏在大河以南修建的“虎牢”就是一座武城,只是被冠上一個名字。
呂武搖頭答道:“修或許會修,不是現在。”
肯定不能是現在修的。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