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快樂玩耍。

話說,老智家的馬是哪來的?

他們出征在歸途,沒有正式劃分戰利品之前,所有的繳獲都算公家所有。

大貴族有任性的資格,只是一搞就私藏挪用三千以上的戰馬,過分了啊!

當然,不能排除老智家不缺馬,用來組建騎兵的戰馬本來屬於老智家。

呂武當然察覺到智朔對騎兵起了興趣,甚至真的找善騎的人手在組建騎兵,沒發現智朔侵犯陰氏的馬鞍、馬鐙和馬蹄鐵的“專利”相關,選擇了冷眼旁觀。

以為能騎馬就是騎兵?

呂武倒是想看看智朔到底都搞了什麼成果出來,同意了智朔的出戰請求。

交戰結果對智朔來說很悲傷!

三千智氏的“騎兵”氣勢洶洶而出,一開始藉著士氣以及數量倒是壓制了秦軍騎兵,只是打著打著智氏“騎兵”卻逐漸演變成被秦軍騎兵摁在地上錘。

時間不是那麼長的交鋒下來,出戰的三千智氏騎手沒了將近一千,剩下的智氏騎手模樣狼狽地依靠營寨遠端部隊的掩護撤了回來。

全程觀戰的呂武目測秦軍騎兵折損了約兩百多,並且發現秦軍騎兵竟然開始在使用穿插戰術。

呂武肯定看出秦人在刻意模樣陰氏騎兵的戰法,心想:“秦人善於學習是從先輩就有的品德?”

輸了一場的智朔消停了下來。

呂武刻意地關注了一下,發現智朔非但沒有因為輸了一陣變得沮喪,相反這個小夥子用更多熱情投入對騎兵的建設。

幸虧智朔沒跑來向呂武要求引進馬鐙、馬鞍和馬蹄鐵,要不……呵呵!

另外,馬鐙和馬鞍因為顯眼是人盡皆知,倒是馬蹄鐵這玩意暫時沒有被人窺探。

第八天,晉軍的輜重部隊完成渡河。

呂武無視贏了一場變得有點自信的秦軍騎兵,下令陰氏騎兵墊後,其餘大軍進行渡河作業。

在這一次西征中,陰氏騎兵的表現引起了秦國的關注,順帶讓智氏有了發展騎兵的心思。

呂武對那些保持關注,要說有多麼緊張則是未必。

如果騎兵真的那麼好發展,好幾個中原王朝就不會眼饞騎兵卻沒將騎兵建設起來。

想要發展騎兵離不開優良的戰馬,還需要掌握對優良馬匹的可持續性培育,單單這點門檻就能將多數想發展騎兵的勢力攔住。

想要培育優良戰馬不止需要馬種,還需要地理位置合適的牧場,好些中原王朝不缺錢也能搞到優秀的馬種,關鍵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牧場。

智氏只看到了陰氏騎兵發威,不知道呂武為了發展騎兵付出多少。

老智家要是沒搞明白騎兵到底怎麼培養的話,勢必會掉進一個無底的大坑。

另外,呂武從來沒有想過要大肆發展騎兵,三年內數量達到一萬就算夠用,以後則是保證有足夠的預備役兵源,再根據實際情況來增加騎兵的數量。

事實上,他很清楚除非是找到更優秀的戰馬,要不然騎兵就只能承擔起輔助作用,以其耗費太大的精力和資源去增加能騎馬作戰的騎兵,不如大力發展騎馬步兵。

這個並不是在開玩笑,取決的是當代的實際需要。

諸夏現在玩的是戰車與步兵的協同,以後世的觀點認為騎兵必然取代戰車是一件事實,然而卻忘記需要一個過渡期,也忽略養騎兵不是誰都養得起這個事實。

凡事都有兩面性,並且需要有一個橫向對比。

呂武就知道歷史上的秦軍戰車和步兵組合將匈奴摁在地上錘,到了漢初卻是漢軍的戰車和步兵組合反而被匈奴摁在地上摩擦。

同樣的組合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區別?只是匈奴人變聰明不跟漢軍打陣地戰,逼得漢帝國需要一支機動性不輸給匈奴的騎兵部隊而已。

換個說法,一樣玩步兵怎麼就能分出勝負?不就是雙方在部隊的使用上的不同,依靠統兵將領抵消敵軍優勢,降低己方劣勢的存在感,再爭取獲得勝利的唄。

除非是雙方硬實力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要不決定戰爭的勝負,哪一次不是取決於雙方統帥的智商?

以弱勝強不多的戰例不多,卻是真實存在的!

當然,人們會覺得聽到得多,只是因為被反覆拿出來吹,形成一種以弱勝強很普遍的錯覺。

戰爭這種玩意,恃強凌弱才是王道!

呂武統率大軍過了涇水,擺出一副無視秦軍的姿態,大搖大擺地沿著之前行軍的路線一路向東。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道祖

道祖

快樂的悲劇
凝聚真龍血脈,攪動七界風雲!……非洪荒,慢熱流。……
仙俠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