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行為總會像野草一樣,在治政者智慧不及的石縫中生長起來,而不會死滅於壓石之下;治政的人物如果與民鬥力;以暴力相對抗,那猶如兩塊堅硬的石頭相碰撞,最終會兩敗俱傷。無論是與民鬥智還是與民鬥力,都不會收到最理想的治政效果。對待一種普遍出現的民情,哪怕屬於奸邪之情,最好的辦法中不能沒有疏導和教化。
第三,提倡教化禁盜之方的羊舌職向景公推薦士會作為顯榮於民、為民示範的人物,他認為士會“其為人,言依於信,行依於義,和而不諂,廉而不矯,直而不亢,威而不猛”(第五十六回)。羊舌職在這裡其實等於指出了教化民眾的人物應該具備的自身條件。我們並不對這些條件作過多的看重,但卻能夠發現,這些條件一是強調了其人自身的道德素養,二是強調了其為人和處事上不曾偏頗的中和風格。大概羊舌職確信,一個具有高尚品格的人物,在顯貴的地位上,用他固有的中和風格去處事、去治政、去示範和教化於民,肯定能收到理想的治國效果。
欒書:苦心作阱,巧設陷機(1)
公元前575年,晉楚兩國發生了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之戰。戰前,晉國元帥欒書主張等到楚軍撤退時進擊,而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