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難從命。
扶蘇道:抓人要有真憑實據,你可有證據嗎?
文官轉過身,問敦禮道:先生可曾說過,萬事萬物有生必有滅,秦國與皇帝概莫能外?
扶蘇聽過,心中涼了,因為敦禮的確說過這樣的話,而且還親口對自己說過。想不到他如此耿直,竟也對別人說過。不過,那只是他講解《周易》時所說的一個例子。
敦禮道:我說過這樣的話。
廷尉府的文官向扶蘇施過一禮,道:如此,扶蘇公子便不用再懷疑了。下官將把他帶回尉廷府去。
敦禮望了扶蘇一眼,搖了搖頭,苦笑道:我原來以為,秦國統一天下,正是天命顯露之時,哪怕皇帝只行先師孔子一半的治國之理,天下也可從此安寧和平。現在看來,如此的天命還未到來。
敦禮說著,一邊認真地收拾著桌子上的竹簡、刻刀,一件一件有條不紊地擺放好,似乎很快就能回來繼續抄刻。
半個月後的上午,嬴政坐在大殿上,有些漫不經心地聽著大臣們商討事情。他不時開個玩笑,諷刺一下某個臣屬,不似從前那樣整日黑著臉,使得周圍的氣氛都很緊張。北擊匈奴一役勝利之後,嬴政終於鬆了一口氣,認為這個危機度過之後,秦國恐怕不會再有大的戰亂,應集中精力對待國內的事務。
今天,大臣們也沒說什麼重要的事情,況且,在嬴政眼睛裡,現在也沒什麼事情可算得上重要的事情了。 。 想看書來
第十六章 刀尖上的帝國(3)
嬴政不耐煩地又聽了幾件事情,打斷了奏報,突然向御史大夫問起了盧生、侯生的事情。
皇帝突然問到這個案子,倒是引起了文武百官們的興趣。大約三年前,皇帝命盧生與侯生為他煉長生不老藥。這兩個人煉了很久也煉不出來。而恰在此時,為皇帝尋仙人的徐福帶走了幾千童男童女和大量金銀財寶,出東海一去不返,惹得皇帝大怒。兩個人見形勢不妙,便偷偷逃走了。最要緊的是,兩人在逃走之前還罵了皇帝,說他過於貪權,秦國在他的統治之下,一定沒什麼好下場。這下,皇帝的震怒可想而知,命令御史府抓住兩人,並嚴懲與此案有關的人。這個案子如果只關係盧生與侯生倒也沒什麼,它偏偏牽涉了一百多個對皇帝有些微詞的儒生,要知道,他們在齊地是很有影響的。
御史大夫答道:盧生、侯生一案涉及方士、術士、儒生四百多人,他們有的協同盧、侯二生欺騙陛下,有的出言不遜,誹謗秦國與陛下,按秦律,均是死罪,理應凌遲處死。只是盧生、侯生還未捉到。
皇帝聽後道:不要等他們兩個了,此事必須向天下人有個交代,否則,借妖道誹謗朕與秦國者必將愈加肆無忌憚。另外,此四百人說到底都是書生,大庭廣眾之下,血淋淋地處死他們,讓人看了,還以為秦國朝廷只會屠殺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呢。改為坑殺吧,事後詔告天下。
扶蘇聽後心中不免著急,便站出來,道:此案中還牽涉近百名儒生,他們與盧生、侯生不同,並無欺騙陛下之心。中原一帶的儒生都奉孔子為先師,陛下此舉一出,必將失去他們的擁護。
嬴政聽後,半晌不語。心中暗想:扶蘇雖然有些仁慈,卻還有政治頭腦。自己與眾多敵人爭鋒了一輩子,各種險惡血腥看得太多,到了晚年有些累了。心中會閃過一種念頭,扶蘇治理秦國也未必就像自己擔憂的那樣,會亂成一團。嬴政有時會奇怪,兒子扶蘇怎麼一點都不像我呢?他看著扶蘇,不禁心生愛憐。不過,嬴政又搖了搖頭,心想:與其把世道看得過於太平,不如險惡一些看事情。扶蘇這樣心慈手軟的性子是絕對不行的,否則,連趙高之流他都駕馭不了。
大殿裡十分寂靜,大家有點緊張地等待著皇帝發表看法,說到底,扶蘇公子說的也並非沒有道理。
嬴政用鼻子哼了一聲,眼中帶著一絲笑意,輕蔑地說道:你的想法太幼稚,不值得一駁,就不要再說下去了。我看,扶蘇你近來越加白胖了,大概是在宮中待得久了,心中無事的緣故吧?這樣好了,明天你就到上郡去,作為那裡的秦軍之監軍,看看蒙恬、王離那些人都在幹什麼,過過他們辛苦的生活,瞭解一下修築長城的秦軍士卒們心裡都在想些什麼。
大殿裡又寂靜了很久,嬴政打了個哈欠,故意大聲問趙高:中車府令,英彩兒最近想要踢羽毛毽子,你找好會踢毽子的宮女了嗎?
趙高猶豫了一下,小聲答道:已經找好了,九個人,可以小小地比賽一場了。
嬴政又帶著笑意,問道:聽說那幾個女孩子長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