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殆無異蓬壺閬苑矣。……
玩過奢侈玩高雅,吳三桂已經五十二歲了,卻愈加裘馬清狂。昔日佔據了他全部情感世界的陳圓圓現在已不能享專房之寵,青春年少不再,他要抓緊剩下已經不多的時間恣意享受,盡情追歡,彷彿只有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巨大付出作出補償。不過,吳三桂畢竟是吳三桂。雖然嬉遊無度日日笙歌,可是在世人的眼裡,他卻仍是位賢明仁義的王爺。雖然跺一跺腳雲南都要抖一抖,可是他卻是一副寬厚長者的形象。平時和衷御下,和藹可親。與人計事,相對如家人父子。人有詰難,益喜與之交往。文武官員每以公事拜謁王府,府中必於規制之外,備飯款待。上至督撫,下至守令甚至小吏,逢年過節都能得到王爺的豐厚饋遺。巡撫袁懋功內召返京,吳三桂以十萬金相贈;繼任巡撫李天浴患病,他竟不居王爺的身份,親至府中視疾,以示眷勵之意。
。。
吳三桂:無處收留(16)
凡是舊日上司或者朋友有求於他,不管多難,他必定盡心幫助。在遼東時,他曾隸屬於毛文龍部,入清之後,未相往來。然而,當毛氏的老僕從幾千裡外的江浙趕到昆明,向他告訴失勢的毛家被將軍李強強佔之時,他親自出面,迫使李強退還了毛宅,還輸金謝罪。寧都曾應遴曾於吳三桂有恩,其子游滇,吳三桂以十四萬金相贈。
上上下下都知道王爺仁義誠厚,可是也都知道王爺曾經置父母性命於不顧,曾經追殺故主子孫以為功。當然這不關自己的事,吳三桂在朝在野,都混得明白,混得精神,所以到處收穫的都是畢恭畢敬和衷心服從。
可是,富可敵國位極人臣的吳三桂卻經常覺得有點什麼不對勁。他越是拼命作樂,越是覺得空虛無聊。“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每當此時,他總是一飲頹唐。他總是莫名其妙地心裡發虛,夜裡,經常在夢中驚醒,一夜無眠。
也許是一家三十多口屍橫遍地的場景總在他眼前浮動,也許是成千上萬的同胞的鮮血讓他難以淡忘,也許是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讓他難於安枕。
還有,那從遙遠的北京射過來的,閃爍莫測的目光。雖然他殫精竭慮地效忠,可是那些滿洲人似乎總是和他若有若無地保持著距離,熱情的外表下總似乎隱藏著深深的寒意……這種閃爍的目光,像是一把沉重而鋒利的劍懸在頭頂一樣,讓他時刻不安。
畢竟,他是個叛臣啊!
平西王爺開始信佛了,像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給雲南遍地的佛寺大量佈施。他在府內設了多座禪堂,常常像個孤僧一樣長時間地打坐。他又在鳳鳴山上以前無古人的手筆用純銅鑄了一座佛寺,號稱“金殿”。
平西王爺不光信佛,凡是神仙,他都熱心討好。他重修了昆明的玉皇閣、老君殿、報國寺、西寺。在報國寺的眾佛之中,他又命人修了一尊奇怪的塑像,這尊塑像面容酷似吳三桂本人,“將巾,松花服色,錦邊,右手撫膝,左執卷,面左顧”。這個奇怪的佛像叫“西來尊者”。
可是,所有這些高大的殿宇,也不能遮蔽他那無家可歸的靈魂,不能阻擋一點災禍。吳三桂的宿命,正向他一步步走來。
一四
滿洲人對吳三桂失去信任,應該是從吳三桂親身入緬擒殺永曆的那一時刻起。
永曆帝那封信裡的話,成了吳三桂命運的預言:“將軍自以為智,而適成其愚;自以為厚,而反覺其薄。”
順治皇帝可以理解吳三桂在命運的壓迫下屈辱地投靠,也可以用混合著欣賞與蔑視的眼光看著他拼盡心力在大江南北為他賣命。但是,當吳三桂為了進一步討好他而再一次撲向故主時,福臨不寒而慄了。吳三桂做得太過分了,過分得連被效忠的物件都有些難以接受。一條噬咬舊主來取悅新人的狗,能讓人放心嗎?一個沒有任何道德原則的人,可以為功,更可以為禍。
當吳三桂從緬甸回來,馬不停蹄地投入鎮壓雲南當地叛亂之時,順治十八年(1661),康熙皇帝即位了。
康熙皇帝基本上是在和平環境長大的,與從白山黑水走來的祖先不同,他接受的是正規而系統的漢文化教育。到了康熙這一代,愛新覺羅家族才真正弄明白了儒臣所說的天理人慾和世道人心的關係。出於內心的道德信條,他不能對吳三桂當初的投奔抱理解態度,對於吳三桂為大清天下立下的汗馬功勞,他也不存欣賞之意。對這位王爺的賣主求榮,他更是覺得無法接受。對這位功高權重的漢人王爺,他心底只有鄙薄、厭惡,還有深深的猜疑和不安。
親政不久的康熙皇帝在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