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收復雲貴……他的馬蹄從關外一直踐踏到雲南,踏遍了大半個中國。沒有他的浴血奮戰,大清絕不可能如此順利地奪取江山。這一系列戰役,許多是硬仗、惡仗、死仗。他曾多次陷入絕境,生死懸於一發,憑著不屈不撓的鬥志和運氣,他才一次次和死亡擦肩而過。吳三桂一生中最激烈的戰鬥是為滿洲人打的。為大清朝,他真的做到了捨生忘死。這一系列戰役充分反映了吳三桂作為一個軍人的傑出素質。從單純的軍事觀點看,許多戰役也許能成為軍事經典。吳三桂的判斷力、決斷力,意志品質的堅定性、永續性,戰略戰術上的創造性,在此過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雖然屢獲大捷,吳三桂並不敢居功自傲,仍然是每戰身先士卒,躬履行間,戰戰把頭別在腰帶上浴血搏殺。吳三桂知道,為大清作戰和為大明作戰不同,作為一名叛臣降將,他在滿洲人面前總有點伸不直腰,抬不起頭。他只有豁出性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忠勇,才能贏得清人的信任,才能在清朝的權貴中站穩腳跟。
順治十七年(1660),在為滿洲人賣了十七年命之後,吳三桂終於獲得了他的報酬,吳三桂被封藩雲南,位享人臣之極。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吳三桂:無處收留(14)
然而,雖然滿洲人授予他高官顯爵,吳三桂還是時時處處覺察到了他們的防範心理,覺察到了他們目光中隱藏著的一絲輕蔑和不信任。
誰讓他吳三桂是一個降臣呢!面對滿洲人那外鬆內緊的滿漢分野,對漢人將領處心積慮的提防措施,吳三桂並沒有過多的抱怨和憤懣。他天生是個行動人物而不是觀念人物,他不會讓這些沒有任何積極效果的情緒佔據他的理智空間,浪費他的心理能量。現實主義是吳三桂的堅定指南。他考慮的是如何採取下一個行動。
一二
吳三桂是追著永曆的足跡來到雲南的。
明朝雖亡,可是朱氏子孫一直沒有放棄恢復的努力。明朝的殘餘在江南又建立了南明政權,在帝國依然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可惜這個小朝廷還是改不了窩裡斗的老毛病,成天價忙於爭權奪利,結果被清軍追得整日東逃西竄。追得南明的永曆皇帝經常是飢腸轆轆,臥不成眠,偶然討得一碗餌塊炒青菜,也要稱之為“大救駕”。最後,被追得走投無路,逃入了蠻荒炎熱的緬甸,才算保住了一條命。
看來永曆皇帝只能在緬甸無聲無息地死去了,滿洲人終於放下了那顆懸著的心。可吳三桂卻有不同的想法。他認為只有擒殺永曆,才能徹底證明自己的忠心無二。
吳三桂對永曆皇帝個人並無好惡可言。作為昔日的明臣,他對這位故主的後裔也並非沒有惻隱之心和抱愧之意。大明朝沒有任何對不起吳三桂的地方,有的只是高恩厚德,他前半生的功名地位都是大明所賜,可是他回報的卻是對明朝後裔的無情追殺。不過,既然做了惡人,就做到底吧!現在,他就要借昔日恩人的頭顱一用。
於是,吳三桂上書,要求入緬掃滅南明殘餘。順治皇帝認為沒有必要,南明竄入荒夷,不可能東山再起,就放他一馬吧。可吳三桂卻反覆懇求,提出所謂不滅永曆有“三患二難”,最後終於說得順治皇帝動了心。於是,吳三桂又率大軍踏上了為清廷效命的征程。
一個小小的緬甸怎能抵擋得住清朝的大軍,吳三桂的征程勢如破竹,把朱家子孫斬盡殺絕看來就要實現了。就在這時,他意外地收到了用繡著五爪盤龍的明黃緞子包著的一封書信,這是朱元璋的十三代孫永曆皇帝的親筆信。吳三桂不由心中一震。看著這落難王孫的筆跡,不知為什麼,他心裡湧起一股無法言說的複雜情緒。
這封信文筆極好:
……僕由是渡沙漠,聊借緬人以固吾圉。山遙水遠,言笑誰歡,只益增悲矣!既失世守之山河,苟全微命於蠻夷,亦自幸矣!如將軍不避艱險,請命前來,提數十萬之眾,窮追逆旅之身,何視天下之不廣哉?豈天覆地載之中,獨不容僕之一人乎?抑或封王錫爵之後,猶欲殲僕以邀功乎?但思高皇帝櫛風沐雨之天下,猶不能貽留片地,以為將軍建功之所?將軍既取我室,又欲取我子,讀《鴟梟》之章,能不惻然於心乎?將軍猶是世祿之裔,即不為僕憐,獨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獨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獨不念己之祖父乎?不知大清何恩何德於將軍?僕又何仇何怨於將軍?將軍自以為智,而適成其愚;自以為厚,而反覺其薄。奕祀而後,史有傳,書有載,當以將軍為何如人乎?僕今者兵衰力弱,煢煢孑立,區區之命,懸於將軍之手。如必欲僕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