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頁)
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忠賢喜歡的官員之類。
御史高弘圖接二連三上疏,反覆強調:“五虎”、“五彪”之流對於魏忠賢,不過是以殺害忠良來獻媚;真正顛覆社稷、動搖宮闈、妄圖反叛的黨羽是劉詔、劉志選、梁夢環,罪狀超過“五虎”、“五彪”,應該嚴懲。
在這種政治風浪之下,一些善於變色的兩面派,以及隱藏較深的人物,陸續被揭發出來,例如楊維垣、霍維華之流。他們千方百計為自己“彌縫”——為自己填補漏洞,洗刷、粉飾,妄圖矇混過關。
txt小說上傳分享
清查閹黨,除惡務盡(3)
御史任贊化在奏疏中指出,天下最怕的不是真小人,而是偽君子。偽君子是誰?就是改頭換面的太僕寺少卿楊維垣!楊維垣原本與崔呈秀是一丘之貉,他之所以攻擊崔呈秀,除了“丟車保帥”的障眼法之外,目的在於為自己留一條退路。對此,任贊化刻畫得十分深刻:楊維垣看到“閹黨”即將失敗,迅速“翻身於局外”,妄想借攻擊崔呈秀,使自己“立身於風波不到之地”。朱由檢接到這份奏疏以後,指使有關衙門對楊維垣這個機靈善變的腳色進行審查。幾天以後,御史鄒毓祚揭發,楊維垣是魏忠賢的黨羽,投靠最早,佔氣最先,眼看苗頭不對,立即見風使舵,趕快轉身,貪天之功為己功,為自己塗脂抹粉。瞭解這些情況以後,朱由檢下達諭旨,革去楊維垣的官職。
兵部尚書霍維華也被揭發,他是阿諛奉承魏忠賢而一步步爬上來的,所謂“滿面驕容,渾身媚骨”,三年裡面由一個小小的給事中爬上了尚書的高位。此人善於“佔風望氣”,魏忠賢得勢時,借刀殺人不遺餘力;魏忠賢失勢時,馬上搖身一變攻擊魏忠賢,博取“反魏”名聲。給事中閻可陛、汪始亨以及御史戴相,分別揭發霍維華其實可以列入魏忠賢的“五虎”名單,比其他幾個號稱“五虎”的人物更為厲害,人稱崔呈秀為“山頭虎”,霍維華為“雲中虎”,兩人狼狽為奸。因此當時官場盛傳一句政治諺語“薊州當前,東光接步”,意思是:薊州人崔呈秀走在前面,東光人霍維華跟在後面,亦步亦趨。朱由檢下旨,免去霍維華兵部尚書之職。
愈來愈多的達官貴人在清查中顯露原形。原任戶部尚書黃運泰、原任兵部尚書閻鳴泰,向魏忠賢“搖尾乞憐”、“奴顏婢膝”、“如鬼如蜮”,因而官運亨通。原任工部尚書孫杰,身邊藏有“袖珍手冊”,上面羅列朝野正直人士的姓名、事蹟,稱為“門戶”(意為朋黨),隨時提供給魏忠賢打擊異己時參考。這些人都遭到“削籍”的處分。
已經死去的原任內閣大學士魏廣微也沒有逃脫。此人因為與魏忠賢同鄉同姓而格外受到器重,他自己乾脆與魏忠賢認為“同宗”,以親信自居。吳應箕《啟禎兩朝剝復錄》指出,起先專橫的魏忠賢還有點忌憚內閣,自從魏廣微賣身投靠以後,就可以利用內閣攻擊外廷。於是乎,閹黨氣焰囂張,毒遍海內。朱由檢原本考慮到此人已死,不想追究;待到罪狀明朗化以後,以為非懲處不可。他在諭旨中指出:魏廣微借重魏忠賢的威勢,鉗制朝政,把國家大權交給逆黨,是毒遍海內的罪魁禍首。為此,決定取消他的功名,追奪他的恩蔭,警戒那些附奸不忠的大臣。
與魏廣微沆瀣一氣的顧秉謙,此時仍在崑山老家逍遙自在,幾次彈劾都未能扳倒他。當地百姓怒不可遏,終於引發出六月五日火燒顧府的民眾暴動,知縣衙門懾於眾怒,束手坐視,不加干預。揭發顧秉謙罪狀的傳單到處流傳,群情更加激憤。七月十三日,百姓聚眾搗毀顧府部分房屋,七月二十四日人群衝入顧府,洗劫資財,縱火焚燒。年已八十的顧秉謙倉皇逃命,竄入一條漁船躲藏,才倖免一死。
銷燬篡改歷史的《三朝要典》
前賢有云:“史論即政論。”對於歷史的評論,往往被用於###。所以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要慨乎言之:“歷史是勝利者的宣傳。”《三朝要典》的出現,也是如此。
《三朝要典》是魏忠賢得勢之後,為了迫害忠良、擅權亂政,而炮製的輿論工具。這部書篡改歷史,打著重新評判萬曆、泰昌、天啟三朝發生的“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的幌子,編造種種誣陷不實之詞。因為在這“三案”中遭到正直人士非議的官員,大多投奔到魏忠賢門下,他們想洗刷身上的汙點,必須顛倒是非,篡改歷史,迫害那些與“閹黨”殊死搏鬥的正直人士。它的出籠過程大體是這樣的。
首先出馬的是御史楊維垣,他推翻“梃擊案”的結論,導致當年主持此案審查、現任刑部侍郎王之寀被革職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