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支援廣西,你是廣西人,怎麼不回去?”幾句中肯的話,說得他們心服口服,便愉快地回廣西。接著,張老便動身從上海回廣西。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雷經天、賀希明、駱明等。到了廣州,他就發特急電報給在桂中游擊支隊司令員廖聯原,叫廖到梧州,並令其帶身邊的部隊集中到桂平江口待命。廖到梧州時,張老和他親熱如故,問寒問暖,叫人拿來新軍裝給廖換去破舊衣服,對廖大加讚揚,說廖搞得不錯,3 年來沒被敵人吃掉,反而搞起幾千人的隊伍。指示廖部編入正規軍,參加剿匪、反霸、土改等。張老還當即撥款,給廖裝備部隊,並決定駱明留下任梧州行署專員,迅速成立各縣政府,發動群眾、徵糧剿匪,支援解放軍解放海南。廖聯原隨同張老乘輪船離開梧州。到桂平江口時,正是1950年元旦,張老上岸熱情慰問桂中支隊,在向指戰員講話中充分肯定桂中支隊艱苦奮鬥取得的成績,勉勵大家向解放大軍學習,更好為人民服務,要徹底消滅國民黨殘匪,鞏固政權,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張老還召開連級以上幹部座談會,強調要認真貫徹執行黨對新區政策,並請全體指戰員會餐,共度元旦。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
廣西是革命老區,比較貧窮落後。張老在制定政策上堅持從實際出發,加快廣西經濟建設,改善人民生活。廣西剛解放,百事待興,張老深深懂得“恢復經濟首先要恢復交通”的重要。1950年春節,張老不休息,召來負責交通和公路工作的黃榮商量“凡是未通汽車的縣城都要通車”的問題。邕江第一座大橋興建時,張老已離開廣西去治病,但他仍關心支援。當時黃榮和韋純束負責建橋工作。從城建長遠考慮,大橋設計長800 多米,寬24米。國家計委只給數百萬元包乾,不夠用。張老主張募捐,又幫助去找國家計委解決,廣西終於建起當時全國橋面最寬的第一座邕江大橋。3 年困難時期,韋純束到京開會,去拜訪張老,張老深夜接見,吩咐韋要幫助百色、河池地區修公路,還要韋把他的話原原本本地轉告韋國清主席,要解決少數民族地區人畜飲水困難問題。韋國清很快在韋純束轉告張老意見的信上批字,要辦公廳通知民政廳、水電廳、計委等部門提出計劃,具體落實。南寧吳圩飛機場的興建,張老也付出心血,在徵地、搬遷、用水發生矛盾的關鍵時刻,他在韋純束陪同下,親自去吳圩鄉,說服教育幹部群眾“區域性服從整體利益”,矛盾很快得到解決。此外,老虎嶺水庫、良鳳江水庫的修建,張老都親自過問,並不辭勞苦到水庫視察指導。解放初期,張老也曾在鄭少東陪同下,多次到邕寧縣五塘鄉看望農民,召開農民座談會,研究農村如何發展生產和建設問題,並和工農代表合影留念。
張老雖然離開廣西,但對廣西仍十分眷戀,每隔幾年都要回來看看,越是在困難的時候,他越想念過去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和艱苦奮鬥的各族人民。解放初期,他就派黃榮、覃應機作代表去看望老區人民。1960年,年近古稀,頭髮斑白稀疏的張老,穿著大將服,風塵僕僕,專程從北京回來給韋拔群烈士掃墓。他由衷地說:“像韋拔群這樣的民族英雄、黨的優秀兒女,我們不能忘記啊!”掃墓回來後,他又在南寧住了幾天,講述廣西紅七軍和蘇維埃的創立和發展情況,成為研究廣西黨史軍史的珍貴資料。1965年冬,張老回廣西,又到桂林幹休所看望原紅七軍的幾位老戰士,並請他們到榕湖飯店共進晚餐。他勉勵同志們離休以後,不要“孤守城池”,脫離群眾,應多到下面看看。他還吩咐同志們多寫革命回憶錄,教育後代,提醒大家要保持紅軍的本色。
張老即使在晚年,還為廣西的建設出大力。1965年,正是援越抗美,要緊急修國防公路,而民工修不快,質量又不高,區黨委派黃榮到中央求援,張老給予大力支援,打電話給中央有關部門,得到谷牧同志的重視,有關部門撥給了幾十臺機械裝置,幾十萬元,還調了兩個團來支援修路。張老交代黃榮說:廣西要修水利,發展農業、要抓糧食、抓蔗糖生產,多搞農業機械,扶持山區生產。這些話,對加快改革開放的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直至1973年,張老病重,還吃力地對黃榮說,希望廣西工農業生產趕上全國先進水平!這是張老對廣西各族人民最後的衷心遺願!
如今,廣西經過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老的遺願大部分已化為現實,張老可以安心地安息了。未實現的,廣西各族人民將繼續為之而奮鬥!
愛兵愛民 親如嚴父慈母張老愛人民、愛戰士、愛護幹部,就像慈祥的母親一樣。但如果幹部的工作出了毛病,他毫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