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平縣小的很,五十年代末才分的縣,原來可是別的縣統轄的。可想而知有多小了,只有兩條正街,正好畫了個十字,分割成四個不同的區域。
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其實也就跟農村差不多,大片的農田圍著縣城,不過相比於真正的農村還是要繁華的多,怎麼說也是縣府所在地吧!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第5章出院嘍!
轉眼間到了劉家,典型的四合院,可沒有大宅門的光鮮亮麗。牆垣式門,木門上的紅漆斑駁,簡單樸素。主要腿子、門楣、屋面、脊飾等組成部分,都有雖然有些殘缺,卻也清晰可見。
劉淑英拿出鑰匙開啟大門,這是一戶很小的四合院,青磚黛瓦的老房子。朝向不錯,坐南朝北,堂屋三間正房,左右加起來也就三間廂房,就住著劉家一戶人家。
院內沒有高貴的海棠,只有一顆樸素的石榴。
十來平方院子裡的雪在上一次回來時,已經被鏟得乾乾淨淨的,堆到了石榴樹下。
從小院裡牆角豎著搭架子的竹竿來看,肯定還種著蔬菜,竹竿上還殘留著乾枯的纏繞的藤蔓。
西廂房只有一間用做了廚房和雜物房,裡面還養著四隻雞,多了也養不起啊!人還吃不飽呢!哪有糧食餵雞啊!
冬天這些動物也得做好過冬的準備,好好保護,未來這一個月可指望著這些雞下蛋,給產婦補充營養呢!
這年月是一個政治運動一個接一個的年代,這些年間並不是一個統一的狀況,更經歷了大起大落。
城鎮里人除了想辦法節省開支,那就是開源,關鍵是為了一個嘴,那就是吃。
別得也顧不上,幹啥都得先吃飽肚子不是
但是有錢也買不到東西,所以就自己種,院子太小,種不了莊稼,就種一些蔬菜,總之一句話有地兒就不能浪費了,犄角旮旯也得利用起來。
不光劉家這樣,城鎮裡家家戶戶都這樣,是有點兒土就種下種子,希望長出來點兒啥!
院子裡還有一口手壓壓水井,好方便用水,比挑水方便多了。
進屋後,劉淑英麻溜的把爐火放開,屋子裡很快就暖和起來。
“爸爸,您先到炕上歪一會兒,飯一會兒就做好了。”劉淑英從炕頭櫃裡,拽出兩條被子,麻利的把炕鋪好了。
“別麻煩了,親家母還在呢!”劉姥爺有些不好意思道。
坐在客廳裡的姚奶奶,聽到後,立馬回道,“親家姥爺,您還是休息會兒吧!年紀大了可不像我們年輕人。”
雖然親家姥爺看著比他們還年輕,城裡人不像鄉下人,面朝黃土背朝天,風吹日曬的,這面上糙的很。
但畢竟歲月不饒人,比他們大十多歲呢!
“那我就倚老賣老,不好意思了。”劉姥爺在屋內,略抬高聲音道。
“午飯我和親家母忙活,您老就放心吧!”姚奶奶笑著說道。
“人老了,不重用了,才熬了一宿,就熬不住了。”劉姥爺脫掉外罩,直接躺了下來。
而兩位母親,邊說邊笑的,手腳利落的做好了午飯和產婦的午飯。
為了照顧孩子和產婦,幾個人輪流吃飯,反正離醫院近,到家裡吃飯,吃口熱乎的。
三天一晃眼就過去了,由於是順產,可以出院了。按理兒說應該回婆家,可這寒冬臘月的,步行走二十多里的路,產婦和孩子怎麼受得住啊!要知道月子病可是非常難治的。
這年月可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
人們的出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車、牲畜等,用獨輪車(木輪)、大車、地排車(死胎)運輸。當時交通工具基本上沒有,閒暇時走親訪友,就只有靠兩條腿用步子量著走了。
沒有條件吧!咱踏著雪回家,也不說啥。
有條件吧!還是以孩子和產婦的健康為先。
兩位親家商量了一下,就先住孃家吧!親家婆婆非常的通情達理。所以劉淑英借了一輛平板車,裹著厚厚的棉被,把連幼梅母女倆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給拉回了四合院。
“親家母,未來呀!說不得我也要去姚灣村叨擾了!”劉姥爺意味深長地說道。
“那感情好!開春長海分了家,蓋了新房,沒事,您老也到鄉下住些日子。”姚奶奶樂呵呵地笑道,只當老爺子是客套話。“不過就怕您老住不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