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除了《幾何原本》之外,徐光啟還跟利瑪竇和另一個西方傳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譯過測量、水利方面的科學著作。後來,他又在研究我國古代曆法的基礎上,吸收了當時歐洲在天文方面的最新科學知識,對天文曆法的研究,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徐光啟不但愛好科學,還十分關心民間疾苦。有一年,他父親死去,徐光啟回到上海守喪。那年夏天,江南遭到一場水災,大水把稻、麥都淹了。水退之後,農田上顆粒無收。徐光啟為這個心裡挺著急。他想,如果不補種點別的莊稼,來年春天拿什麼度荒呀!恰巧在這時候,有個朋友從福建帶來了一批甘薯的秧苗。徐光啟就在荒地上試種起甘薯來,過了不久,長得一片蔥綠,十分茂盛。後來,他特地編了一本小冊子,推廣種甘薯的辦法。本來只在福建沿海種植的甘薯就移植到江浙一帶來了。
這一回,徐光啟提出練兵的主張,得到明神宗的批准,他滿懷希望,想盡快練好新兵,加強國防。哪料到朝廷各個部門**透了,練兵衙門成立了一個月,徐光啟要人沒人,要餉沒餉,閒得沒事幹。後來,好容易領到一點軍餉,到了通州,檢閱了那兒招來的七千多新兵,大多是老弱殘兵,能夠勉強充數的只有二千人,更說不上精選了。他大失所望,只好請求辭職。
公元1620年,明神宗死去,他的兒子明光宗朱常洛也接著病死,神宗的孫子朱由校即位,這就是明熹宗。徐光啟又回到京城,他看到後金的威脅越來越嚴重,又竭力主張要多造西洋大炮。為了這件事,跟兵部尚書發生矛盾,徐光啟被排擠出朝廷。
徐光啟回到上海,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他本來對研究農業科學很有興趣,回到家鄉後,又在自己的田地上,親自參加勞動,做一些試驗。後來,他把他平日的研究成果,寫成了一部著作,叫作《農政全書》。在這本書裡,對我國的農具、土壤、水利、施肥、選種、嫁接等農業技術,都有詳細的記載,真可以稱得上我國古代的一部農業百科全書呢!
……
。。。
 ;。。。 ; ;
240 左光斗入獄
明神宗後期,有個官員名叫顧憲成,因為正直敢諫,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職。他回到無錫(今江蘇無錫)老家後,約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東門外東林書院講學。附近一些讀書人聽到顧憲成學問好,都趕到無錫來聽他講學,把一所本來就不大的東林書院擠得滿滿的。顧憲成痛恨朝廷黑暗,在講學的時候,免不了議論起朝政,還批評一些當政的大臣。聽過講學的人都說顧憲成議論得對,京城裡也有大臣支援他。東林書院名聲越來越大。一些被批評的官僚權貴卻對顧憲成恨得要命,把支援東林書院的人稱做“東林黨人”。
明熹宗剛即位的時候,一些支援東林黨的大臣掌了權,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數楊漣和左光斗。
有一次,朝廷派左光斗到京城附近視察,還負責那裡的科舉考試。
一天,北風颳得很緊,天上飄起了大雪。左光斗在官署裡喝了幾盅酒,忽然起了遊興。他帶著幾個隨從,騎著馬到郊外去踏雪。他們走著走著,見到一座古寺,環境十分幽靜,左光斗決定到裡面去休息一下。
他們下了馬,推開虛掩的寺門,進了古寺,只見左邊走廊邊的小房間裡,有個書生伏在桌上打瞌睡,桌上還放著幾卷文稿。左光斗走近前去,拿起桌上的文稿細細看了起來。那文稿不但字跡清秀,而且文辭精采,左光斗看了不禁暗暗讚賞。他放下文稿,正想轉身回去,忽然想到,外面正下大雪,天氣嚴寒,那書生穿得那樣單薄,睡著了豈不要受涼,就毫不猶豫地把自己身上披的那件貂皮披風解下來,輕輕地蓋在書生身上。
左光斗退出門外,把門掩上,他打發隨從到寺裡和尚那裡去一打聽,才知道那書生名叫史可法,是新到京城來應考的。左光斗把這個名字暗暗記住。
到了考試那天,左光斗進了廳堂。堂上的小吏高唱著考生的名字。當小吏唱到史可法的名字時,左光斗注意看那個送試卷上來的考生,果然是那天寺裡見到的書生。左光斗接過試卷,當場把史可法評為第一名。
考試以後,左光斗在他的官府接見史可法,勉勵了一番,又把他帶到後堂,見過左夫人。他當著左夫人的面誇獎說:“我家幾個孩子都沒有才能。將來繼承我的事業。全靠這個小夥子了。”
打那以後,左光斗和史可法建立了親密的師生關係。史可法家裡貧窮,左光斗要他住進官府,親自指點他讀書。有時候,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