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3/4頁)
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績,三分缺點和錯誤。是不是可以這樣講呢?書面報告上是沒有這樣講的,那裡只說成績是第一位的,缺點、錯誤是第二位的。到底是多少,比重怎麼樣,書面報告上沒有作判斷。
過去我們經常把缺點、錯誤和成績,比之於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關係。現在恐怕不能到處這樣套。有一部分地區還可以這樣講。……可是,全國總起來講,缺點和成績的關係,就不能說是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關係,恐怕是三個指頭和七個指頭的關係。還有些地區,缺點和錯誤不止是三個指頭。如果說這些地方的缺點和錯誤只是三個指頭,成績還有七個指頭,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是不能說服人的。我到湖南的一個地方,農民說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你不承認,人家就不服。全國有一部分地區可以說缺點和錯誤是主要的,成績不是主要的。這個問題,可以由各省委、各地委、各縣委,實事求是地討論一下,作一個初步的判斷。
劉少奇這一講話,實際上就是要求對客觀情況作一個客觀的、實事求是的估計,而不是完全被“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比例關係所束縛,該是多少就是多少。
劉少奇所作的估計,著實令與會者有茅塞頓開之感,感覺到思想上固有的疙瘩有所鬆動,好像解開了。
但是,劉少奇對缺點錯誤的認識,還是在肯定“三面紅旗”、“大躍進”的基礎上作出的,至少,是在對“三面紅旗”和“大躍進”初步肯定的基礎上作出的。
“三面紅旗”是最後的界限,不能越雷池一步的。
因此,歸結到造成困難的原因方面,也不可能認識得更深一層,而是說:“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在建設工作中的經驗還不夠。我們在建設工作中犯一些錯誤,是不可避免的。”
八方諸侯會京城,劉少奇一語驚夢(7)
當然,劉少奇在講話中的的確確觸及到了這一根源,他批評了“大躍進”中出現的“共產風”,批評了一些不正確的口號和做法,同時也對“三面紅旗”的結論問題留了餘地:
三面紅旗。我們現在都不取消,都繼續保持,繼續為三面紅旗而奮鬥。現在,有些問題還看得不那麼清楚,但是再經過5年、10年以後,我們再來總結經驗,那時候就可以更進一步地作出結論。
讓歷史來作評判,讓實踐來說話,應該說,劉少奇的這個態度是非常有歷史眼光的,也是實事求是的。
但是,這同時也是一種存疑的態度,雖然是在一段時間是完全肯定的,但留待以後作結論。
這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也對與會者的觸動很大。
同時,劉少奇對“大躍進”中出現的錯誤口號,提出“應該認真地清理一次,使我們的幹部和群眾,對這幾年來在觀念上不清楚的許多問題,弄得更清楚些”。
在這一點上,劉少奇是直言不諱的:
有一個口號叫作“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是《人民日報》用大字標題發表了的。各省的報紙也發表了,因此對許多地方有影響。這個口號是錯誤的,應該取消。
有一個時期,《人民日報》曾經反對重視客觀條件的觀點,把這種觀點叫作“條件論”,或者叫作“唯條件論”,這也是不正確的。那種完全否定主觀能動性的客觀主義是錯誤的,但是不能否定重視條件,不能否定重視客觀條件。要做好一切事情,都必須有一定的條件。
劉少奇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引起了大多數與會者的共鳴,也是與會者多年以來不敢啟齒的難題:不能打擊群眾的積極性,也就是主觀能動性,從而面對客觀現實,還要硬著頭皮“大幹快上”。
癥結就是對“左”和右的方向上,都怕犯右的錯誤,因而“寧‘左’勿右”,因而不斷向“左”,再向“左”。
是“左”還是右?這是大多數黨員幹部不敢,沒有勇氣觸及和回答的思想疙瘩,多年來的風浪,使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左”。
這一點,劉少奇也是直言不諱的:
還有一種“左”比右好的說法。有的同志說,犯“左”傾錯誤是方法問題,犯右傾錯誤是立場問題。我看這種說法,也是不正確的,是錯誤的。右不比“左”好。“左”也不比右好。這裡所說的“左”是引號裡面的“左”。“左”有方法問題,也有立場問題;右有立場問題,也有方法問題。我們是“左”派,是革命派,但不是引號裡面的“左”派。我勸告同志們,不要做那個引號裡面的“左”派,要做實事求是的、理論聯絡實際的、密切聯絡群眾的、實行批評和自我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