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風瑟從網上看到過有關蘇州園林的記載,據記載,蘇州城內曾有大小園林近200處。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以上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另外網師園也頗負盛名。拙政園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享有“江南名園精華”的盛譽,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網師園較拙政園小巧,而留園最是華美,園內建築的數量居蘇州諸園之冠,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等古典園林,建築型別齊全,儲存完整,充分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在佈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飾、傢俱、陳設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是明清時期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透過其中,風瑟覺得來此旅遊的遊客就可以一窺中國古代江南民間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
蘇州的園林需要你認真地品味,在繁華喧囂的背後,是空靈,是寧靜,是平和。園林的真意在於意境,園林內的一亭一景、一草一木,莫不精心構建,在四時風月下自有不同韻味。
來到蘇州的這幾天,不論是蘇州的園林,還是蘇州的護城河,都讓風瑟享受不已。
夜晚乘舟而下,風瑟感受到的不僅是詩人筆下的惆悵,而是夜晚蘇河的寧靜與兩畔古蹟城池的飄搖。選擇個靠窗的座位坐下,一邊觀賞兩岸美麗姑蘇的景色,一邊聽著講解員用清亮的嗓音為大家講述古城的歷史、文化,還有身著淡雅旗袍的美麗蘇州姑娘為你彈唱幾曲被喻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的蘇州評彈,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聽評彈當然以感受氣氛為主。不過散場後風瑟沿著河邊閒逛,燈籠搖曳,還有小漁船和江南絲竹聲,倒是頗有古意。而網上推出適合遊客的評彈茶館有山塘書院、錢塘茶人、梅竹書苑、光裕書場等。
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它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一帶,用蘇州方言演唱。評彈的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最著名的藝人有王周士,他曾為乾隆皇帝演唱過。嘉慶、道光年間有陳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陸瑞廷四大名家。咸豐、同治年間又有馬如飛、趙湘舟、王石泉等,之後名家流派紛呈,使蘇州評彈藝術歷經200餘年至今不衰。
蘇州的吃食也不可謂蘇州的一大特色,就陽澄湖大閘蟹就是其中一大特色,陽澄湖大閘蟹,又名金爪蟹。產於江蘇蘇州的崑山。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質膏膩,十肢矯健,置於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每逢金風送爽、菊花盛開之時,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農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發育最佳。煮熟凝結,雌者成金黃色,雄者如白玉狀,陽澄湖蟹歷來被稱為蟹中之冠,這與陽澄湖的特殊生態環境有關。水域百里方圓碧波盪漾,水質清淳如鏡,水淺底硬,水草豐茂,延伸寬闊氣,候得宜,正是螃蟹定居生長最理想的水晶宮。所以陽澄湖蟹的形態和肉質,在螃蟹家族中大大的與眾不同。
每月的秋風旺季,南來北往的遊人便會紛紛而至,前來品嚐。
作者有話要說:
☆、蘇州絲綢
著名的文化古城蘇州,不僅是一座園林之城,而且也是一座絲綢之府。
蘇州尤為特色的便是蘇州絲綢,而蘇州絲綢是漢族傳統絲織業中的珍品,絲綢是中國古文明之一,漢文化的重要體現。1958年,在太湖之濱吳興縣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經考古發掘得到家養桑蠶絲織成的古絹殘片、絲繩等,證實在4700年前,太湖流域已有被譽為“世界上原始農業時期最偉大創造”的養蠶、取絲、織紅。反映了長江下游與黃河流域一樣,都是蠶桑絲綢的發源地。
風瑟的母親尤愛蘇州絲綢,而蘇州又是絲綢的故鄉;太湖流域留存有新、舊石器時代的遺址;見證著絲綢歷史的悠久。園區唯亭鎮草鞋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紡織品實物殘片;吳興錢山漾出土了四千七百年前的絲織品實物;吳江梅堰又出土了四千年前的大批紡輪和骨針 ,以及帶有絲絞紋和蠶紋的陶,這都說明了蘇州古代先輩很早就掌握了養蠶紡絲的技術。
蘇州在上古時期屬九州中的揚州,夏禹時就有絲織品土貢“織貝”一類的彩色錦帛。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扎到中原各國觀禮時,曾將吳國所產的縞帶贈給鄭相國子產。據《史記》載: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吳楚兩國因爭奪邊界桑田,曾發生大規模的“爭桑之戰”,說明蠶桑之利在當時經濟上的重要地位。吳國都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