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說是孫中山所信任的人物。但孫中山一死,他就背叛了孫中山的學說,積極參與國民黨右派“西山會議派”的反革命活動。作為蔣介石的把兄弟,他拿著蔣介石從軍校撥給他的一筆鉅款,回到上海潛心理論著述,寫出了《孫文主義之哲學基礎》、《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的小冊子,連同他在廣州發表的《三民主義哲學系統表》,三篇文章構成一整套理論體系,這就是###和反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戴季陶主義”。
張靜江,又名人傑。浙江吳興人。他曾在清駐法國公使館任隨員,繼在巴黎、上海間做古董生意,發了財。在赴法的輪船上結識孫中山後,即多次不吝捐贈巨資,支援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並加入了同盟會、中華革命黨,深得孫中山信賴。國民黨改組後,他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舉足輕重。他和蔣介石換過帖子,拜過把兄弟,並一同在上海經營過證券交易所,因此兩人關係非同尋常。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老謀深算的他給蔣介石出過不少點子,有過不少開導。孫中山逝世後,廣東革命陣營內部的分化日益複雜,他關注著蔣介石的命運,為蔣的興起做了大量工作。在1926年1月召開的國民黨“二大”上,他親自出馬,拖著行動不便的下肢,由滬至粵,以國民黨“###”的身份出席大會,頗受與會代表的尊敬。他四下為蔣介石遊說,暗中為蔣介石出謀劃策,為託舉蔣介石進入國民黨政界最高層、穩住蔣介石的陣腳出了大力。蔣介石對這位大哥感激涕零,始終以“恩師”相稱。
大 勢四(1)
孫中山實行聯俄、聯共,絕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有著政治的思想的堅實基礎。孫中山和列寧,早就有聯絡。列寧關注著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他在1912年7月發表的《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一文中,稱讚孫中山是“充滿著崇高精神和英雄氣概的革命的民主主義者”,並指出“沒有真誠的民主主義的高漲,中國人民就不能……求得解放”。十月革命後,孫中山向列寧發去賀電,列寧則委託蘇俄外交人民委員覆函致謝。但是,由於對孫中山瞭解不夠,為吳佩孚的“進步”假象和軍事實力所迷惑、誘惑,並且由於策略上的失誤,共產國際和蘇俄開始在中國實行的是南聯陳炯明,北聯吳佩孚的政策。在1921年12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孫中山經過長談,陳炯明、吳佩孚的反動面目又逐步暴露之後,共產國際和蘇俄對孫中山的態度才有了轉變。而對於孫中山來說,派遣蔣介石代他為團長訪蘇,就更堅定了他聯俄、聯共的決心。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是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工作的。鑑於對中國革命的分析,共產國際提出了著名的“斯內夫利特戰略”。馬林的原名為亨德立克斯·斯內夫利特,這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戰略的主要意思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加入國民黨,作為國共兩黨合作的具體形式,目的是為了完成中國的國民革命。這個設想是馬林的創造,為此他對國共兩黨的領袖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
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是為了幫助國民黨,加上共產黨剛成立,人數不多,孫中山是用不著擔心的。倒是共產黨內,對馬林的戰略持有不同意見。1922年8月底,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開特別會議,到會的有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張太雷等,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反對以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實現國共合作。馬林見說不服大家,就拿出了“撒手鐧”——各國共產黨必須服從共產國際,這才使會議作出了決議。會後不久,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太雷等由老資格的國民黨人張繼介紹,孫中山親自主盟,在上海以個人名義加入了國民黨。1923年6月中共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代表大會,30多名代表出席,代表著全國420名黨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國共合作問題。大會透過了《關於國###動及國民黨問題決議案》,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但必須堅持共產黨在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
1924年1月,孫中山在馬林、共產黨的幫助下,召開了國民黨改組後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一次歷史性的大會,國共合作達到了高潮。在大會選舉的42名國民黨中央執委、候補中央執委中,共產黨人佔了10名,其中有李大釗、林祖涵(伯渠)、毛澤東、瞿秋白、張國燾等。
1926年1月國民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籌備下召開的。大會選舉的結果,共產黨有14人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委和候補中央執委。其中,李大釗、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