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六十華嚴經卷三十五寶王如來###起品第三十二之三》
此偈是說,人人都具備跟佛相同的智慧,可惜一般人的心智被痴迷的顛倒妄想所矇蔽,所以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很多人以為自己非常優秀,頭腦快、見識廣、懂得多、學得勤,就覺得很有智慧。另有不少人以為自己非常愚笨,頭腦鈍、手腳慢、理解力低、記憶力弱,就覺得沒有智慧。其實,如果依據此偈做判斷,這兩種人都還不曾知道佛的智慧是什麼。
三年前有一對夫婦遇到婚姻危機,先後都來請我指示。兩人都是出身於農村,結婚已二十多年,當時都只二十來歲,男的初中畢業,女的小學文化程度,後來男的由工讀而出國留學,回國後升到了一家中小企業公司的總經理。太太老是懷疑丈夫在外面有了姨太太,男的便來告訴我,本來他沒有想到要娶姨太太,反正太太天天都在冤枉他,他就真的交了女朋友。太太知道實情之後,也來告訴我說,既然丈夫無情,她也要另外去找男朋友了,反正她的丈夫嫌她愚笨,大不了遲早離婚算了。
這對夫婦,受的教育程度有差距,知識水準不相同。卻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兩人都沒有如來所說的智慧。妻子冤枉丈夫已是錯的,丈夫豈可將錯就錯?丈夫有外遇已是錯的,妻子豈可也去找外遇?兩者都已四十多歲,還不珍惜患難夫妻,竟來互鬥意氣,把幸福婚姻的營造,當做兒童的遊戲,是多麼的愚痴!幸虧兩人都來見我,被我各罵一頓,避免了家庭的破碎。
這個例子,正好說明此偈所謂被“顛倒妄想”覆蓋了心竅,不見了智慧,任由情緒奔放,惹得煩惱不已、痛苦不堪。
請不要誤認為佛的智慧,要等到成佛之後才有份兒,那是一些學問家們的高論。事實上,佛在人間,就是要幫助一般的凡夫俗子,告訴你本身就有佛的智慧,不一定要等到成佛,只要能於生活中少鬧一些無意義、無道理的情緒,少為自己製造煩惱,常以心平氣和的態度,諒解人、包容人、幫助人,你就是一個能夠生活在如來智慧中的人了。
不要指望等你成了佛,才有佛的智慧,你應當馬上開始運用佛的智慧。否則,你是永遠沒有機會體驗到智慧的,你也永遠不會成佛了。
提起放下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
——《大智度論卷三釋初品中四眾義》
此偈的表面是說,孔雀雖有華麗的外表,但是不如鴻雁能夠遠飛;在家人雖然富貴而有勢力,但不如出家人的功德殊勝。好像是說,從外表上看,在家人比出家人高貴,其實恰巧相反。
這是出家與在家兩種生活形態的比較。很多在家人一生中所追求的不外名利權勢,即使不一定受人尊敬,但卻要受人矚目,才算成功。可是很少有人在成功之後不被牽累,直到晚年,他們仍在名利場中打滾而不能脫身。這好比披著華麗羽毛的孔雀,是眾目的焦點,受人讚美欣賞;但孔雀尾巴太長,身體太重,飛不高也飛不遠。鴻雁是一種候鳥,長得並不漂亮,但在夏季來時向北國去避暑,冬天到了往南國去避寒,翱翔於滄溟,一飛就數千裡,如此海闊天空的大胸襟,絕不是孔雀所能比擬的。
這不是說,在家人有了財勢富貴,便不能遠走高飛,而是因為有家有室、兒孫成群,加上田產房產,要想說走就走可就不容易了。縱然年老退休乃至臨終之時,還對眷屬產業牽腸掛肚地放心不下。由於不自在,所以患得患失。富貴者更求富貴,有權者希望權加一級,有勢者力求鞏固勢力並加以擴張。自古以來,許多尊貴權勢人物,往往至死不願讓出權位,要待子女逼下臺,要等後起者趕下臺。提得起放不下,是非常痛苦的事。
出家人的功德在於隨遇而安、隨緣奉獻。沒有一定要做的事,沒有一定要去的地方,沒有一定要在世間揚名立萬或完成大事業的心願。如果事實需要,也沒有一定不願見的人和不想做的事。有一位海外回來的學者見我們法鼓山的計劃不小,遠景龐大,對我說:“聖嚴法師,你的野心不小。”我說:“阿彌陀佛,我哪敢有野心?隨緣而已!如果因緣許可我就做,而且不逃避、不後人;因緣不許可的話,我是不會強求的。野心是想要追求、想要征服、一定要達成什麼;我沒有野心,佛法###做的、眾生###做的,在不違背智慧和慈悲的原則下,只###能做,一定盡力而為。”出家人沒有私人的事業和財物,一千家飯,孤僧萬里遊,在任何地方落腳乃至一晚,就把那個地方當做自己的家來照顧;遇到任何一個人乃至一面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