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頁)
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旨事意施行。所有文榜,須議出給者。
龍鳳十二年五月十二日本州判官許士傑齎到。
和這篇著名的檄文同時,還有性質相同的一道宣諭徐州吏民的文告說:
近自胡元失政,兵起汝、穎,天下之人以為豪傑奮興,太平可致。面彼惟以妖言惑眾,不能上順天意,下悅民心,是用自底滅亡。及元兵雲集,其老將舊臣,雖有握兵之權,皆無戡亂之略,師行之地,甚於群盜。致使中原板蕩,城郭丘墟,十有餘年,亂禍極矣。
綜合說來,一筆抹殺紅軍的革命意義,罵他們“兇謀”,“放火”,“殺人”,尤其是殺戮士大夫,千條萬條罪狀,簡直是罪大惡極。正式宣告對紅軍的看法,鄭重否定自己今天以前的全部事業,更引經據典,拿軒轅、成湯、文王來比附,解釋起兵是為了救民,戴上為人民的帽子。——就這點而論,朱元璋真正不愧是明教的叛徒。從對元朝的態度說,惋惜元軍戡亂之略無功效;倒過來,元朝以天下兵馬錢糧大勢,再加上有戡亂之略的老將舊臣,上順天意,下悅民心,他是會替胡元“立功”,共同戡亂的。——就這點而論,文字上的輕重抑揚,留下一個地步,萬一情況不利,胡運復興,借這由頭倒到蒙古大汗腳下,還可不失富貴,表現了他是不折不扣的騎牆主義者。兩篇文字,充滿了儒家的色彩,可以明白這是劉基、宋濂等人的策略,甚至可能出於他們的手筆。這一地主儒生群幾年來的作用,到這時才具體化,紅軍的將領都已死亡,軍隊沒有了,小明王成為應天的傀儡,甚至被拘囚了,自然應該一腳踢開紅軍招牌,自己建立新系統,來爭取地主巨紳的支援,士大夫的同情擁護。這兩篇文字把元璋的一生切作兩截,前半截是貧農和窮人的頭目,此後則搖身一變,成為地主巨紳的保護人,儒家的護法;過去要破壞現存秩序,此後則一轉而為最保守最頑強的現狀維持派了。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二 取東吳(3)
這年年底,元璋派大將廖永忠到滁州迎接小明王劉太保,到瓜州渡江,在江心把船鑿沉,永忠徑回應天覆命,小明王、劉福通死,宋亡。從此以後,元璋不再提龍鳳的話,連當年鎮江西城的打敗東吳紀功碑,因為有龍鳳年號,也捶毀了。文書上的龍鳳史料,更是消毀得一乾二淨。元璋死後所編的《明太祖實錄》,不提元璋和龍鳳臣屬關係一字。這一段歷史被湮滅,被曲改了幾百年,成為最有啟發性的歷史公案。
元璋對東吳的第二步攻勢,動員了二十萬大軍。統帥是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在出師前商討戰略,常遇春堅決主張直取平江,以為巢穴既破,其餘諸郡可以不費力氣佔領。元璋卻決定採用葉兌的政策,指出:“士誠出身鹽梟,和湖、杭諸郡守將都是愍不畏死之徒,同甘共苦。如先攻平江,湖、杭守軍必然齊心併力,來救老家,軍力集中,不易取勝。不如想法分散他的兵力,先取湖、杭,士誠無法援救,個別擊破,枝葉一去,根本動搖,使士誠來回兜圈,疲於奔命,必然可以成功。”遂分兵攻圍湖州、杭州,元璋親自誓師,叮嚀囑付,攻進城時不要殺掠,不要燒房子,不要挖墳,尤其是張士誠母親的墳,千萬不可侵毀,免得刺激東吳人民,增加抵抗心理。
第三步攻勢,應用葉兌的銷城法,築長圍把平江圍困住,用火銃、襄陽炮成日夜轟擊。士誠外無救兵,內無糧草,突圍又失敗了,元璋送信招降,再使說客勸告,一概不理。城破時親自率兵巷戰,看到實在無辦法了,一把火燒死妻子眷屬,飲酒自殺,被侍者勸阻。西吳兵已到府中,俘送應天。在船上閉眼不說話,不肯進飲食。元璋問話不理,李善長問話,捱了罵。元璋氣極,一頓亂棍打死,連屍首都燒成灰。
李伯升是士誠十八兄弟之一,同時起事,官為司徒,平江危急,使說客說降的是他,首先投降的是他,把士誠交給常遇春的也是他。平江人記住這個故事,凡是出賣朋友的就叫作“李司徒”。
士誠晚年不大管事,國事全由其弟丞相士信主持。士信荒淫無見識,信用姓王姓蔡姓葉的三個參謀,弄權舞弊,政治軍事弄得一團糟。元璋聽得這情形,對人說:“我一向無一事不經心,尚被人欺,張九四一年到頭不出門理事,豈有不敗的道理!”東吳的百姓有一個民謠道:“丞相做事業,專靠黃蔡葉,一朝西風起,乾癟!”
平江合圍後,元璋又遣將攻討方國珍。
方國珍在群雄中最先起事,最後被解決,在浙東稱雄了二十年。
台州黃岩(今浙江黃岩)靠近海邊,人多地少,田主極神氣,佃戶碰見田主,連作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