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ぷ傭ゲ克�恪⒍嘟欠砷埽�彝吆炱幔�芟賂噝�八�髟圃凇鋇睦兜捉鷺遙�緣枚俗�袷怠⑵鈾卮蠓健�
過了此亭,碧波盪漾、洲島星羅棋佈的湖面就展現在眼前,最北面的青蓮島上的煙雨樓也可以看到一個側面。沿著湖邊漫步向南走,一邊觀賞湖光水色,一邊尋覓攝影的鏡頭,水中的青蓮島一片江南水鄉的風光:綠樹的蔭翳下樓臺亭閣依稀可見,一條高高低低的石徑小路穿行在林木和假山石中間,通向可供賞景、歇腳的亭榭;島上的風景再倒影在湖中,蔭翳了一大片水面,帶頂棚的四人小遊艇劃過時,平靜的水面上盪開了魚鱗狀的波紋。這樣的風景畫面只應江南有:原來這就是乾隆45年(1780年),仿效嘉興南湖的煙雨樓而建的,是他觀賞雨態煙容的地方。每當盛夏陰雨時節,細雨濛濛,小憩樓中,依欄遠望,眼前一片雨霧如煙,似入仙境。
走過一道橋,就上了滄浪嶼,煙雨樓在它北面的小島上。在東頭的渡口處,透過湖光水色可以清晰地看到磐槌峰的遠景,一幅很優美的風景畫面。磐槌峰實為一上粗下細高米的孤石,直插雲霄,屹立千年不倒,實屬罕見,令人歎為觀止!據說還是人們祈求好運的好去處。難怪有從山莊觀槌峰落照的名聯:嵐氣溼青屏,天際遙看天樹色;水光浮素練,風中時聽石泉聲。我們由此乘船去了對岸號稱“熱河”的清泉泉口,按民俗用打上來的泉水洗了洗手,也希望沾點喜氣。以後,沿湖向南,穿過芳洲亭和回欄,由石徑盤曲上了冠以“金山”名的三層閣樓。閣樓已不可登臨,周邊繞行一圈而已。最後臨近德匯門的橋堤“水心榭”,被說成是仿效揚州瘦西湖五亭橋的景點就太有些牽強了,造型和風格相去甚遠;不過,大而化之,江南風味,則言之有理,絕無大礙。
山莊的湖光水色全然按江南的風格造景,半人工地造成了山莊東南多水的格局,再湊上西北多山的自然生態,在山莊的地盤裡模擬出了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難怪康熙曾得意地自賦詩道:“自有山川開北極,天然風景勝西湖。”,盛讚山莊的山川形勝。
山莊在康熙、雍正、乾隆年代,顯赫一時,但必然也耗費了大量、無以算計的民脂民膏、人財物力,是清朝鼎盛時期用金錢鋪墊出來的繁榮和歷史古蹟;而衰敗得確毫無道理:嘉慶皇帝1820年9月薨于山莊“煙波致爽”殿。此後40年間,道光、咸豐從未光臨過山莊。何故?皇帝老兒的心思誰人知曉!封建迷信?老皇帝薨崩在休閒之處不吉利?個人的好惡、愛好,旁人是無權干涉的,這純屬個人的隱私;但皇帝老兒的好惡、愛好卻非同小可,宏關大旨!好端端的民脂民膏造就的祖宗遺產,就讓其空關、毀損著。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天津,9月30日咸豐皇帝逃難到承德,住進“煙波致爽”殿,並在此簽訂了幾份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1861年8月22日薨於寢宮。以後,慈禧在此發難,發起“辛酉政變”,掌控皇權數十年,更是不敢回這作惡之地了。皇位、皇權之爭,歷來是宏關朝廷、社稷的大事,但數千年腐朽沒落的封建體制,已使人們的思想僵化了,只把這當成是皇家內部的私事,與己何涉。除了利害直接相關、生死與共的少數皇親國戚和重臣外,大多做“壁上觀”,任其自然。慈禧太后“老福爺”,大權得手,垂簾聽政後,當然也不會虧待自己的:頤和園可就不比避暑山莊了,要強多了,好多了,而且免去了長途跋涉旅途的勞累。再說她是執掌大權、沒有名分的“老福爺”,可以不上朝,成天呆在園子裡逍遙,過著神仙般的日子。避暑山莊從此也就更是無人問津的遺物了!
避暑山莊再度繁華的日子應為期不遠了。但全盤復原、修繕一新,會有些難度:投入會很大,意義不大。宏觀地觀賞一下山莊的風光和佈局,足以。
2007年8月15日(星期三)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山海關觀光
山 海 關 觀 光
山海關號稱是天下第一關,名不虛傳;當然這個天下指的只是中國而已,並沒有涵蓋世界的意思。古時候中原一帶的人,也就是中國本土上土生土長的人,混得不好或是乾脆混不下去了,想改變一下,換換環境,碰碰運氣,到關外去闖一闖,俗稱闖關東,得由山海關出關;滿清的清太宗皇太極入主中原,推翻明朝,幾萬八旗子弟兵挺進北京,也是由吳三桂從山海關給引入的,而且非得由此入關不可,別無他途。由此不難看出它地理位置的至關重要。不過,這都是舊話了。我沒有闖過關東,偌大的東三省也就只去過一趟大連,去的時候是由山東煙臺乘的海輪,回來的時候是從大連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