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
……當組織成員視升遷重於完成上級交付給他們的任務時;
……當組織擔心犯錯甚於冒風險時;
……當組織關心成員不要因為其他成員有缺點而互相抵消力量,甚於善加利用他們的長處時;
……當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比工作表現及成就更重要時;“當人們開始談‘正在執行’而非‘正在做’,及用‘正要終了’而非‘正要完成’的請法時,則表示這個組織已經發高燒了。”
移民到美國的頭幾年生活,對德魯克的生涯規畫及思想的定型有決定性的影響。一九三七至一九五○年間,德魯克出版了四部鉅作,分別是一九三九年的《經濟人的終結》、一九四二年的《工業人的未來》、一九四五年的《企業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及一九五○年的《新社會》。他的身分一開始是政治學家,後來才演變為“彼得·德魯克”。在這段期間,他一直深入發掘“組織中的社會”,併成為一名管理顧問。通用汽車公司聘請他擔任長期顧問,針對該公司管理制度及實務提出建言。亨利·魯斯〔Henry Luce;《時代》及《生活》(Life)雜誌創辦人〕邀請他主編《財星》(Fortune)雜誌。此時,他與桃樂絲開始共組家庭,並擔任教職,教書成為他的終身職業。他在哈佛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都待過,亞特蘭大(Atlanta)的艾摩力大學(Emory University)也曾下過聘書,請他擔任該校的系主任一職(他拒絕了,理由是他不願意住在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南方)。在這段期間,他是一位生活幸福、事業蒸蒸日上,且受到高度尊重的作家。從民間企業、知名大學到政府機構,人人都爭相尋求他的協助。儘管如此,德魯克卻覺得受到嚴重的挫折。他到大企業或者人數眾多的工會組織,苦口婆心地傳播他的理念,企圖建立一個工業“社會”。可惜那些人完全聽不進去。在美國受到忽略的德魯克,卻在其他地方(日本)找到願意實現他理想的人。後來,德魯克成為美國少數幾位宣揚日本戰後發展成就的偉大導師。數年後,那些根據德魯克法則而建構的日本企業,將逐漸取代那些忽略他的美國企業。 。 想看書來
德魯克小傳(2)
通用汽車不得已又回到了德魯克
一直到了1980年代中期,日本進口車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節節上升,通用車已被很多人譏諷為廉價品,也就是到了真正山窮水盡的地步時,通用汽車公司才願意重新考慮採用威爾森及德魯克於1947年提出的改革方案。遲了那麼久,管理當局才引進品管圈,並積極採用威爾森及德魯克改革方案中的改進措施,企圖提升“工作生活品質”,訓練出一批“肯負責的工作者”。次年,德魯克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現在談改革方案能否奏效還言之過早。但我相信,我們一定會看到一個非常不一樣的通用汽車公司。”
胡佛總統救活了德魯克
“我和其他維也納的小孩一樣,都是胡佛總統救活的。他推動成立的救濟組織,提供學校每天一頓午餐。這頓午餐的菜色,清一色是麥片粥與可可粉沖泡的飲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對這兩樣束西倒盡胃口。不過整個歐洲大陸,當然也包括我在內的數百萬飢餓孩童的性命,都是這個組織救活的。”一個“組織”居然能發揮這麼大的功用。從德魯克活生生的童年經歷,我們不難發現,德魯克強調“透過組織這種工具,儘量發揮人類創造力”觀念的根源。
德魯克招牌觀念的啟蒙人
在埃爾莎小姐特有教學方法的薰陶下,德魯克學會了對自己的學習過程負責。埃爾莎小姐發給德魯克一本筆記簿,要求他把一週內自己想要學會的東西記下來,到週末時再與實際學習成果作比對。看來,是埃爾莎小姐發明了“目標管理”……德魯克的招牌管理觀念。到了小學四年級時,德魯克已充分展露其寫作天分。埃爾莎小姐也察覺到這一點,於是要求德魯克每週交兩篇作文,希望藉此加強他的寫作能力。德魯克經常把小時候的學習經驗歸納成下列名言,告訴前來受教的企業經理人:“我發覺,至少我不必從錯誤中記取教訓,而是從成功經驗中學習更多。”
讓德魯克窮盡畢生之力的提問
13歲時,一位“頗能啟發學生的宗教學老師一,給德魯克上了一堂令他終身受益的課程。他要求每一名學生說出,希望將來過世後,最令後代人懷念的是哪一點。他們當然答不出來,因為當時他們都太年輕了。老師笑著說道:“我並沒有期待你們能答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