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至10億美元。
危機最嚴重時,美國主要工業企業基本停止執行。汽車工業開工率僅為 5%,鋼鐵工業為15%。農業也慘遭劫難,穀物價格下降2/3,農業貨幣總收入由1929年的113億美元減少為47�4億美元,失業率(不含半失業者)高達25%。
銀行系統首當其衝,破產數高達10500家,佔全部銀行的49%。黃金外流,存款被擠兌,到1933年3月時整個銀行系統陷入癱瘓。1933 年以後,美國經濟進入長時間的所謂“特種蕭條”時期。
美國在世界工業總產量中的比重從1929年的48�5%下降到1938年的 32�2%,低於1913年時的36%。美國所擁有的鉅額戰債化為烏有,外國投資大量抽回。1938年,美國國外投資存量減少為115億美元,比1929 年減少1/3。美國的國際貿易地位也急劇下降——1929—1938年,美國的進口份額由12�2%降至8�1%,出口由15�6%降至13�4%。
正如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所闡述的,“1930—1933年,金融系統全面崩潰,市場信用創造和資訊收集效率急劇下降,真實融資成本大幅上升,獲得貸款極其困難,信貸緊縮將經濟下滑轉變成大蕭條,即‘金融危機—信用成本上升—真實產出持續下降’的生產鏈,始於股災的大蕭條,迅速蔓延到實體經濟領域。”
通貨膨脹正是這場危機的根源。1923—1929年;美國的貸款業務增長了37%,有價證券的發行增加了1�5倍,股票價格上漲了2倍,而在此期間,工業生產卻只增長了18%。因此,經濟危機一旦爆發,貨幣信用突然緊縮,便導致貨幣信用危機接踵而至。
美聯儲緊縮政策由於剎車過猛則成為又一誘因。
1929年8月9日,美聯儲根據宏觀經濟過熱情況,將利息提高到6%,將證券交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