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器。
傳統政治經濟學理論認識到了逐利資本的剝削本質和由此而生的資本泡沫帶來的金融危機的必然結果,但卻未能揭示一國貨幣如美元,如何能掠奪別國財富甚至控制別國貨幣和經濟。
美元博弈英鎊,用的是黃金,而索羅斯等國際遊資1992年成功狙擊英鎊,用的卻是美元。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和解體成了美元刀這一人類前所未見的貨幣武器的磨刀石。
刀劍出鞘1945年美元霸權(1)
一、1929年大蕭條:擊鼓傳花與“龐氏騙局”
歷次金融危機都是投機泡沫被擠破的過程,區別只在於泡沫大小、擠破的方式、危機的表現形式和後果不同而已。而發生危機的根源是通貨膨脹,最後解決危機的還是錢。再具體一點就是,妄圖“錢生錢”的通貨膨脹是危機的根源。
要是危機發生前的經濟體沒有踩好剎車,或者根本就沒有剎車機制,危機發生後的解決方式不夠完美(如剎車過猛),金融危機就會影響到實體經濟,最後演變為經濟危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國發生經濟危機,就有可能演變為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以上就是筆者看待過去和現在以及將來肯定要發生的各種危機的基本觀點——只要有逐利的貨幣資本存在,以後還會發生週期性的金融危機,這不需要預測。為什麼說通貨膨脹是危機的根源呢?
假設經濟體與社會財富對應的貨幣供應量是100噸黃金,而政府卻發行了120噸黃金的貨幣——這就是通貨膨脹,最先拿到貨幣的人拿者“新錢”購買了商品和勞務,首先獲益。“新錢”接著會在經濟體內散播而抬高物價,稀釋了每一元錢的購買力。但是這種稀釋需要時間,在這個時間差裡,幾家歡樂幾家愁。處在經濟體偏遠地帶的人收入還沒有增加,就嚐到了物價上漲的苦果,而處在上游或者金字塔頂的人,就會相對獲益。
發行貨幣的政府當然是最大的獲益者,通貨膨脹可以稀釋其稅收債務清償的成本,是變相加稅,而且代表國家利益的銀行會因通貨膨脹獲益。例如,吸收的居民存款是要連本帶利按時繳還的,如果因投資失利銀行賠了錢,到時還要還儲戶的錢(錢不是銀行的,是借來的,銀行只是個管錢的倉庫),就賠得更多了,但是因通貨膨脹就可以減輕銀行的不良放貸的損失。
這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銀行具有天生的通貨膨脹偏好”。
一國發行的貨幣是這樣,全球發行的美元也是這樣。中國在前幾年美元的貶值過程中買什麼,什麼就大漲,而且是50%甚至更高的漲幅,而美國人卻拿著“新發的美元”(新錢)到中國來收割實體資產,就是這種情形的真實寫照,更是美國金融殖民過程的寫照。
著名經濟學家莫瑞·羅斯巴得形象地稱,通貨膨脹好比是賽跑,看誰最先拿到新錢。
幸運的是,通貨膨脹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因為到最後人們會對貨幣購買力的持續縮水而覺醒。
莫瑞繼續描述道:
剛開始物價上漲時,人們會想,這不是正常現象,一定是某種緊急情況下的產物,那我就晚點買,等物價回落再說。在通貨膨脹的第一階段,這是一般人的態度,這種想法使物價上漲趨緩,但其中隱藏著會進一步通貨膨脹的事實,因為人們持幣待購,貨幣需求因此還會增加。但隨著通貨膨脹的進行,人們開始領悟到價格因不斷通貨膨脹而不斷攀升,這時人們會說:“雖然價格很‘貴’,但我現在就要買了,再等下去的話,價格恐怕就進一步升高。”結果物價上漲的比例要高於貨幣供給增加的比例。在這個時點上,政府往往被要求緩解因物價加速上漲而導致的貨幣短缺(商品價格高了,超出政府預計的流通量,所以貨幣短缺),結果使通貨膨脹雪上加霜。不久,國家到了“瀕臨崩潰的繁榮”階段。這時人們會說:“我現在一定要買點東西——只要能甩掉手中不斷貶值的貨幣,管它買什麼都行。”貨幣供給衝上天,需求跌落谷底,物價連創新高,生產量急劇下降,人們花更多時間設法把錢脫手。貨幣制度幾近崩潰。只要有辦法,經濟體將轉向他種貨幣——其他金屬、外國通貨,如果這只是一國之內的通貨膨脹的話——甚至回到以物易物的狀況。通貨膨脹衝擊下的貨幣制度已然垮臺……
刀劍出鞘1945年美元霸權(2)
這種惡性通貨膨脹的狀況在歷史上並不陌生,法國大革命的“交付券”、美國革命時期的“大陸幣”、舊中國蔣介石政府的“金圓券”,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他一些國家的貨幣經歷的都是如此的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