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未來三年(即到2003年)產值、銷售額達雙50億元的目標。而透過過去德隆在水泥和蕃茄兩個產業裡的運作軌跡,朱新禮似乎已經看到了一個“迅速做大”的匯源。
德隆的意外到來,使朱新禮過去勾勒的匯源藍圖迅速完成了“三級跳”,在做一個“按部就班的匯源”還是做一個“大匯源”之間,朱新禮迅速選擇了後者。
此後,經過數月的溝通,歷經數次合作方案,雙方終於達成合作協議。
2001年3月,匯源與德隆正式組建合資公司。其中,德隆以億元現金出資持股51%,匯源以資產出資持股49%。
兩個看起來完全互補的優秀企業,在合資之初獲得了業界的盛讚。藉助北京匯源的平臺,德隆在飲料領域與國內數家巨頭展開了收購兼併的談判。德隆的到來,對當時的朱新禮而言,真是正當其時。
合資之後,朱新禮曾經公開對媒體表示,“早兩年或晚兩年都不可能去合資,早兩年,匯源談判的籌碼不夠;晚兩年,匯源可以去上市,不需要這種形式的融資。”
其時,匯源的大部分核心資產都已經裝在了合資公司裡。而新組建的合資公司與北京匯源集團是“一套班底,兩塊招牌”,《中國企業家》在採訪中亦經匯源內部員工證實“北京匯源即匯源集團總部”。這就意味著,朱新禮引進德隆付出的代價其實是出讓由其一手締造的整個匯源帝國的控股權。
在當時,朱新禮甚至計劃“未來幾年內將匯源集團的其他優質資產逐步注入合資公司”,對此次“強強聯合”宏偉藍圖之美好憧憬,由此可見一斑。
txt小說上傳分享
苦澀的分手
2002年底,在一張來自新疆屯河合作方的借款單上,朱新禮再一次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一向對合作夥伴極為信任的他,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了。
然而,截至此次借款,德隆已經從匯源賬上累計借走了億元。此時,距這兩個“天作之合”的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尚不到兩年時間。
一向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德隆,難道在資本金上竟如此薄弱,以至於要向自己的合作伙伴拆借資金?
實際上,雙方合作不久後,德隆方面已把匯源當成其銀行的小“金庫”。
剛開始,朱新禮心情還算是比較輕鬆,因為當時德隆借款的利息一度高達15%~18%,資金回報遠比匯源經營產品的利潤還要高。
然而,到了後來,德隆資金鍊卻出現了極為反常的緊張勢頭,他們頻繁向匯源借錢,數額越來越大:從5 000萬元,到1個億,再到2個億……
除了如此巨大的數額之外,另外一個反常的跡象是德隆承諾的還款週期越來越短:最早是三個月,縮短到一個月,再縮短為一週。
向來對危機極為敏感的朱新禮在這個時候,心裡開始感覺不大對頭。
事實上,一直專注於匯源自身業務發展的朱新禮,即便是與新疆屯河共同組建合資公司之後,依然對德隆這個資本巨人的內幕瞭解很少。
但透過與德隆合作的這段時間,他有一種感覺:德隆帝國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億元的資金被對方調走之後,朱新禮更是感覺到德隆對大額資金的需求變得日益迫切,意圖也越發明顯。
於是,一系列問題在他的腦海中迴盪:高達億元的借款,萬一沒錢還呢?那麼龐大的一個“德隆帝國”,萬一有一天也倒塌了呢?如果那樣,匯源豈不是要被掏空了嗎?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戰略分歧”
德隆資金鍊上的異常跡象,也許僅僅是一個警鐘,它時刻提醒著朱新禮:如果不採取果斷措施,極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盤中餐”。另一方面,雙方雖合作不久,但在經營戰略上的分歧和裂痕卻已初現端倪了。
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德隆系”堪稱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完美運作的高手。
明眼人都看得出,唐氏兄弟不是大慈善家,他們當初相中匯源,表面上也許是被這位憨厚的“老朱”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但這絕非最主要因素。
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對新疆屯河乃至整個德隆系來說,匯源是塊好“題材”,是一座大有“金子”可挖的“寶藏”。
所謂的好“題材”與“寶藏”,至少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
其一,從產業資本佈局上說,在果汁市場早已為國內外巨頭們垂涎三尺的大背景下,曾以大手筆在深圳佈置以航母為主題公園象徵的德隆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