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意,都可以說出來聽聽,反正總比兩軍在槐裡的頭頂上大眼瞪小眼強。”
看樣子這一次張溫是真的著急了。
p。s。就好像純真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一樣,感覺自己的這本書似乎越寫越沉重了的說,雖然很想讓劇情輕鬆起來,可是每每寫到所處的背景和那一件件發生的人和事,就覺得鍵盤敲出來的東西會讓自己天天做噩夢,而實際上咱現在的睡眠質量的確在不斷下降,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死亡、求生,背叛、忠誠,殺戮、救贖,糾結、解脫,總感覺自己不能將這些東西以一種更加輕鬆的方式表達出來,或許咱也太過糾結了吧。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或許拋棄無謂的希望反而能夠解脫吧,哪怕不能回到那個純真的年代也希望能夠重新找回自己最初的快樂。
………【26。跟在張溫身邊的日子(一)】………
李書實的主意其實並不算多高明,不過是考慮到三輔地區連日陰雨且羌人匯聚重兵超過十萬人,所以認為羌人的糧草恐怕會成為其相當大的負擔,如果能夠斷絕其的糧草供應的話那麼想必對於羌人的打擊會非常大的吧。
麴義也曾經說過,羌人的戰鬥風格有點類似於即時戰略中的“一波流”打法,或者說其真正踐行了曹劌的那段著名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理論。
開始的時候憑藉其出色的戰鬥技巧和無上的勇氣如同洪水般向對手奔流而去,彷彿波濤巨浪一般將對手吞噬,可是如果對手能夠抵擋住羌人的第一輪攻勢並將局面拖入僵持階段的話,那麼羌人的戰鬥意志就會迅速消退並最終時對手的實力而選擇是投降還是逃跑。
這也是當年為什麼涼州三明能夠在對羌人的戰鬥中斬獲頗豐的原因,因為只要挺過最開始的攻擊,那麼接下來是追殺幾百裡地還是納降數萬人都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不過也正因為這種頗有些詭異的戰爭方式,所以也養成了羌人“百折不撓”的精神,那就是降而復叛,叛而復降,只要還有機會,那就不斷地進行著這樣的迴圈,直到某個屠夫的出現。
只不過段熲殺光了東羌,西羌卻因為青藏高原以及大概是與其同出一源的氐人的存在而每每逃脫,所以他們依然繼續上演著他們前輩創造的歷史,尤其是其中最為著名的先零羌。
其實說起來羌人可以說是現在大漢邊疆各少數民族中與大漢融合度僅次於百越高於烏丸和蠻人的存在,其與中央政權的合作關係最早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紂的時候,而其中最具有代表色彩的人物則是鼎鼎大名的姜尚姜子牙太師,似乎還和姜維是同一個祖宗。
雖然西周來自西北,可是對於已經入主中央的周王朝而言顯然西涼那個窮地方是比不上中原,所以周王朝消滅了西北草原民族的威脅後採取了分化瓦解的方式對待那些來自於草原的民族。聽起來很耳熟吧,其實歷史就是這樣讓人蛋疼的相似著。
歷史就這樣及其相似的,一個名為義渠的部落開始逐漸成長起來並逐漸成為當時還被成為西戎的西北羌人的領袖級人物並利用一笑傾國的褒姒成功脫離了周朝的管轄。
當然,估計褒姒這個長的禍國殃民的美女義渠當時沒能搶到,否則秦朝的那些個放牧的祖宗早就將其滅亡而不是等到後面生出一段即使是秦始皇的老媽趙姬也比不上的風流韻事。
不過義渠還是滅亡了,滅亡在了秦王朝的手中,過程並不複雜,但是卻真實地闡述了“虎毒不食子,所以最毒不過婦人心”的理論(一笑)。當然,歷史上雖然有不少類似的故事,但是總體來說數量還是有限的,而且關鍵是那兩個兒子恐怕不是愛情的結晶而是屈辱的見證。
宣太后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這位開創了中國史書中外戚專權之始的婦人的彪悍言論和彪悍事蹟實在是相當之多,至於什麼蕭太后,什麼孝莊太后都遠遠無法與之相比。
好像扯得有些遠了,拉回來拉回來,繼續說眼前的事情,否則就要被說作者在湊字了。
也就是說,李書實的策略就是先斷羌人糧草,然後逼迫羌人與守軍正面決戰,而不是讓羌人從容的利用其速度的優勢調動守軍並最終拖垮漢軍的部隊。
這個計策算不上多麼高明,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些粗糙,不過在張溫看來卻也已經比他能夠想到的主意好上不少,最起碼也比漢軍和羌人在這裡互相對耗然後讓羌人可以從從容容的將身後的大漢領土納入到其治下並最終形成一個由羌人主導的政權。
而且張溫也得到了一個不是很確切的訊息,據說在隴西地區,另一支雖然名聲上不如湟中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