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再三囑咐,將他不要提及此事。 王寧氏早先對王楊氏並無好感,現下也不禁心裡替她委屈。又見道痴提及十二房那邊,並無怨憤,還有為王楊氏辯白之意,老人家心裡也踏實下來。 王寧氏對道痴道:“我好好的孫子,被那些扯老婆舌的說成是挨打受罵的小可憐,真是可惱。三十那日,咱們祖孫兩個就過去吃酒,也讓她們見識見識我好孫兒的氣度。” 道痴點頭道:“嗯,孫兒聽祖母的,正好在課業上也有請教三哥的地方。” 祖孫相視一下,彼此心中都有了計較。 王寧氏是覺得這個孫子大氣,不是愛計較的性子,這樣很好;道痴則想著,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老太太平素嚴肅是嚴肅,可實是個心善的人。 因道痴歸家的緣故,當晚飯桌上的菜色十分豐盛。道痴一口氣吃了三大碗飯,才撂下筷子。 臘梅已經有些做丫鬟的架勢,在王寧氏的教導下,規矩上也有些拿得出手;順孃的氣色,則是比以前好多了,眼底也不再泛青,恢復了白皙。 王寧氏見道痴吃的多,怕他積食,,催著他在院子裡溜達消食。 道痴一時起了童心,將雞舍裡那個耀武揚武的大公雞放了出來,開始時雞攆人,隨後是人攆雞。竟是將趾高氣揚的大公雞,累得不成樣子,軟倒在雞舍前,對著王寧氏可憐兮兮的“咯咯”叫。 順娘與臘梅都笑個不停,王寧氏臉上也有些繃不住,“撲哧”一聲笑出聲來…… 次日,道痴同往寧氏打過招呼,便出城去了西山寺。他沒有帶驚蟄,而是給驚蟄留了任務,讓驚蟄陪著燕伯去城外檢視他生母留給他的那三十畝地。 雖說在王寧氏看來,那是道痴的私產,不願動用。可是道痴看來,那是他能擺在世人眼前唯一收入來源,正好可以大大方方的貼補家中生計。 即便不能讓家裡立時改天換地,可細糧換粗糧是不用,留足家中吃的糧食外,還能賣一部分做其他花銷。 上了西山,道痴的心立時鬆快。 等到了山門下,看著前面並不巍峨的寺廟,他不由加快了腳步。 他抬頭看了看天,估算一下時間,想著虎頭這功夫多半在後山捶石頭,便沒有叩門,而是將衣襟撩起,順著寺牆走到後邊,從廚房跨院這裡翻牆而入。 跨院裡,水缸裡的水盛的滿滿的,牆角處,又添了不少新劈的木材。 道痴帶了笑,走進後院。 禪房裡傳出一下一下的木魚聲,道痴走到禪房門口,恭敬道:“大師父,我回來了。” 木魚聲戛然而止,隨即是老和尚蒼老的聲音:“進來吧。” 道痴推門進去,看到老相橫生的老和尚,心下惴惴。 老和尚的目光,卻越發仁慈平和。 他沒有問道痴在王府日子如何,只叫道痴背誦《小人經?謗言卷》。 “人微不諍,才庸不薦。攻其人忌,人難容也。陷其窘地人自汙,謗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識,謗之實也。設其惡言人弗辯,謗之成也。謗而不辯,其事自明,人惡稍減也。謗而強辯,其事反濁,人怨益增也。失於上者,下比毀之;失於下者,上必疑之。假天言之掩私,假民言事見信,人者盡惑焉。”道痴背誦到底,若有所思。 不過一百多字,不僅說了如何“謗言”他人,還有如何應對“謗言”。 人生一世,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說。 王楊氏對流言蜚語的應對,正好合了其中“謗而不辯”這條。 連王寧氏這樣不愛多事的人,都對她們母女的處境不平,又正應了“人惡稍減也”這句話。 人言可畏,舌頭能殺人,端看這把刀握在誰的手中,道痴若有所悟。 道痴在山上住了一晚,次日用了早飯,才別了老和尚下山。 虎頭滿臉的捨不得,將道痴送到山腳下……
………【第四十六章 攀權勢小人生祟(求推薦票)】………
燕伯與驚蟄帶回來的訊息不錯,佃著那三十畝中田的,是王家的老佃戶,是戶本分老實的人家,對於換東家之事,也聽十二房的莊頭說了緣故。 只是一直沒有新東家的傳召,他們亦不好找上門來。燕伯已經同他們交代清楚,依舊是每畝一石稻的地租,每年十月初一前交齊租糧。 對於這個結果,道痴很滿意。 不說旁的,單這三十畝加上外九房名下那十二畝的租糧,就是四十三石,磨成大米也有三十石,不僅主僕上下七口的口糧夠了,還能有些餘銀。順娘這邊,也無需用女紅來貼補家計。 順孃的親事,早就道痴過繼之前,就相看的差不多,是后街田家二小子,只等順娘及笄後就下定。 田家祖上是王家的姻親,幾代人都依附王家謀生,也攢下十幾畝地。可是這一代家中五個兒子,說親是筆大開銷。除了長子娶了媳婦外,下邊四個都沒有說上人家。 自聽說外九房有召婿的風聲,田家就託人來說和,想將次子贅過來,不僅能省一分取媳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