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便說的王寧氏眉開眼笑,連拿了新碗筷回來的順娘,眼睛也越發彎了。這祖孫兩個待王琪再熱絡,也不會越過道痴去。除了憐惜他沒有雙親外,主要還是為了道痴,希望他們族兄弟多親近。畢竟道痴是同王琪入王府,王府裡能依靠的王夫人,又是王琪嫡親的姑母。 道痴雖偶爾心裡有些泛酸外,還是很歡迎王琪搞怪的。太多的坎坷,使得王寧氏與順孃的性子都有些過於壓抑。王琪的數次造訪,耍乖弄寶,倒是使得這個家裡添了不少生氣。 當王琪將剩下的半盤素餡包子吃個精光,也差不多到了將出門的時候。 戀戀不捨地從飯桌前起身,王琪看著道痴身上的潞綢長衫,撇撇嘴。倒不是不忿祖父安排針線房為道痴縫製新衣,而是覺得這小子還是穿細布衫子時順眼。 這小子穿細布衫子,固然也不會顯得寒酸,可也不會完全搶了他的風頭;如今兩人穿的衣服料子、樣式相同,就顯得這小子好風采,自己圓鼓鼓的不爽利。 道痴順著他的目光,自然也留意到自己身上。為了這四套潞綢衣服,他又欠下宗房一個人情,他心裡並不樂意。在他眼中,王寧氏與順娘給他縫製的細布衣服與夏麻衣服,吸汗輕薄,並不比潞綢的衣服差。 可是他進興王府,代表的卻是王氏家族的臉面,總不能肆意行事。 這會兒功夫,王珍也到了,今日將由他送王琪兩個去興王府。原本定好的是打發馬車過來接了道痴,從宗房那邊去王府的。王琪卻是不耐煩等,同車夫一道過來。 王老太爺想著該叮囑的都叮囑了,便打發王珍過來,直接帶兩個小的去興王府。 興王府在城正中,佔地三百五十餘畝,名為府,實際上就是一座王城。四周高牆聳立,將王府眾人與百姓仕宦隔了開來;王府中前殿**,自成一個小天地。親王家眷住王府內城,親王府屬官的住宅與辦公之處,則分佈在王府外城。 親王府定製,本在八百間以上,興王府卻是由弘治皇帝親自下旨為長弟興建,立時四年才修建完畢,其巍峨宏偉可見一斑。 王珍與王琪兄弟因王夫人的緣故,都來過王府,還不覺得有什麼。 道痴是第一次來,站在王府大門外,覺得甚是震撼。上輩子在京城,也遊覽過王公府邸,不管是佔地五十畝的恭王府花園,還是屢經擴建後佔地百畝的雍和宮,都沒有眼前情景的震撼。 道痴腦子裡出現在宗房補的王府知識,王城牆高二丈九尺,下闊六丈,上闊二丈;女牆、高五尺五寸;城河闊十五丈,深三丈。 同這巍峨的王城相比,安陸州城的城牆與城門就像是小兒過家家。 王府外門外,是一座五彩琉璃材質的九龍壁,十幾丈長,臺基加上主壁高三丈,不說旁的,就這道九龍壁,就已經將清廷後來在故宮裡燒製那個九龍壁比下去。這個九龍壁的面積是那個的數倍。 九龍壁正對著是外門,第二道門是前門,第三道門才是王府南大門端禮門。 端禮門兩側,是兩個牌坊,其中門東面字“欽承上命世守代邦坊”,門西面書“天璜宗帝親藩坊”。 進了端禮門,才算真的進了興王府。 府學所在就在王府東路,是個三進的院子,第一進正殿掛了匾額,上書“大成之殿”,是供奉孔子先師之所,左右是“崇文堂”、“修文堂”是王府儲書所在;第二進正堂匾額是開華堂,左右廂匾額為“星羅”、“三疊”,則是府學學堂之處。 第三進,則是伴讀所居之處,正房五間,做宴飲茶會之用,左右廂共三間,都是獨立開門,就是道痴等人宿舍;廂房南邊,又有盝頂房合計六間,則是淨房、小廝住處。 按照王府這邊的說法,外頭選進來的伴讀,未來三年就要在這裡陪世子讀書。 王家幾兄弟來的不算早,兩側的廂房已經有開門的。 王琪與道痴兩個房間,是西廂靠北的兩間。王府使官將人送過來後,這邊有兩個小太監接應,問清了二人姓名,拿了鑰匙開門。 這時就見東廂第一間屋門開啟,走出個穿著綢衣的中年人。 王珍與王琪兩個見了,忙躬身作揖:“見過姨丈。” 道痴見狀,聽了兄弟兩個的稱呼,曉得眼前這個當是王珍的姨夫,安陸四大姓中的呂家家主呂盛。安陸四大姓氏,王、沈、劉、呂,是安陸一等一的大戶。王珍的舅家鄭氏,雖比不上這四大家,可是家族中舉業不斷,家教又好,所以兩個女兒,分別嫁入王家與呂家為宗婦。 這次進來的伴讀中,就有王珍的表弟、呂盛的長子呂文召。 呂盛見道痴站在兄弟兩個身後,沒有隨之給自己見禮,眼中有些不快。不過也曉得,這裡不是發作的地方,便溫煦地對王珍道:“是大郎過來送人。”又對著王琪道:“既入了王府,可不比在家裡,七郎以後要多聽你表哥的,少淘氣些,省得使家族蒙羞,還要連累到夫人。” 呂家與王家雖是姻親,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