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武人打交道。
劉從雲不動聲色,呂文召隱隱露出慶幸模樣。王琪與他們雖同為世子伴讀,可當王琪以子婿禮為王爺主持祭禮時,眾人身份就有了高低。要是王琪入長吏司,那就會穩穩壓他們二人一頭。
連呂文召這個書呆子都能想到這個,陳赤忠哪裡想不到,笑容很是勉強,心裡不由咒罵王琪這個死胖子,不是還有府衛司麼?為何要與他在一處?
陸炳看見道痴,滿臉放光,可還來不及說話,先生已經到了。
今日雙日,上午是史課,正好講到《史記。李斯列傳》。
道痴聽得津津有味,他看過《史記》,除了部分篇章,多半是粗讀。
李斯身為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名臣,且居三公之職,中國到建王朝的許多行制,都是李斯定的。
這樣的一個人,最初的人生理想,不過是做只“倉鼠。”而不是“過老鼠”。在他看來,過街老鼠吃著垃圾糞便,還要畏懼路過的人狗:倉庫裡的老鼠,吃著香甜的糧食,沒有人狗之禍。
若是秦始皇不是暴亡,秦朝皇位順利傳遞,那李斯在史書上說不得就是周召美名。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得秦始皇器重的心腹重臣,三子皆尚主,幾個女兒全部嫁入皇族,本該對皇家最忠心之人,卻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同趙高同流合汙,矯詔殺死大秦繼承人,扶持起胡亥,最後不僅使得大秦帝國兩世而斬,自身也落得腰斬而亡的下場。
以李斯執掌的權柄,即便趙高謀逆,只要他有力挽狂瀾的決心,總有一爭的餘地。只是他私心過重,怕扶蘇繼位,宰相之職旁落,才與趙高同謀,用心之惡,並不亞於趙高。
李廝列傳,篇幅並不長,可是大家都各有所思。
世子想的是,到底什麼是君臣之道。真要是說起來,這天下豈不是沒忠臣?那些打著忠誠旗號的大臣,實際上也多半是為了他們自身的權勢與利益。真到了捨生取義之時,又有幾個還能記得“忠”字。
又想著,閹人之禍,竟是從這個時候就有了。一個地位低下的閹人,給他個機會,也有改天換地之能。自古以來,重用閹人取禍的皇帝何其多。
漢唐中晚期,宦官之權大,可以直接廢立君王。就說大明朝,士大夫瞧不起閹人,可權閹可曾少了?“土木堡之變。”英宗皇帝被俘,大明幾乎亡國,禍因就是大太監王振。
原想著這些人身體畸零,富貴都依附在主人身上,當可信可用。現下想想,他們沒有廉恥之心,又哪裡曉得忠義之道,還不如士大夫顧忌名聲。
道痴則是佩服李斯,大半生算是輝煌。即便
不是國君,可是影響力絲毫不比秦始皇弱。唯一犯的錯,就是晚年腦子二了。
人皆有私心,對於一個爬了半輩子,從地方小吏到統一天下的大秦帝國的丞相,李斯捨不得手中權柄也說得過去。
與趙高合謀、矯詔殺扶蘇、扶持白痴胡亥,這些仔每說起來,算不得什麼。歷朝歷代皇權之爭,有幾個光彩的?
他最大的錯誤就是,再想要保住權柄的時候,放棄了權柄,最後才死於趙高的讒言之下。
一個實權丞相,真要強硬起來,還對付不了一個內侍?不過是礙於顏面,想要名聲,不願撕下那層遮羞布。
有的時候,要面子可是會死人的。
同樣是扶持胡亥,權柄掌握在李斯手中,與掌握在趙高手中能一樣麼?
趙高不過一閹人,手握權柄,不過是橫徵暴斂,為己謀利,禍國殃民:李斯學的是治國之道,又輔佐秦始皇三十多年。
仙若是手握權柄,修生養息,還不知中國歷史會如何走向。
本是有能力左右歷史之人,卻被歷史碾成齏粉。做權臣難,想要做個善終的權臣更難。
王琪則是不以為然,這個李斯算是個有志向的,並且透過努力完成了自己的志向。只是這老頭子,七十歲了,不思主動致仕,反而只因擔心退休,就參與謀逆,可見多精明的人,到老了都要犯糊塗口人還是要有自知之明的好,該退一步的時候就要退下來。
陳赤忠想的是,小志向堅持下來,也能有大成就。自己想在這安路一國之內嶄露頭角,以後到底會走到哪一步?
呂文召覺得,禍根還是秦始皇自找的,這身邊沒一個好人,怪得了誰?但凡他選個忠臣在身邊,也不會有接下來的禍事。
劉從雲望著侃侃而談的先生,心裡恩量其讓大家學習這篇《李斯傳》的真正用意,是在告誡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