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任上打發人回鄉接家眷,我就說當闔家過去。到底是老太太慈愛,偏疼四郎,捨不得他小小年紀隨我們奔波,才將四郎留下,安置在城西莊子上。怎地如今到了老爺嘴裡,倒像是我容不下庶子?” 王青洪不過是擔心妻子想起過去的事不自在,才多說這兩句,卻是被妻子堵的沒話。 想到自己還沒有見過面的庶子,王青洪心裡說不出什麼滋味。 之所以預設了老太太將四郎留在老家,並且十來年不聞不問,多少還是有著私心…… * 西山寺裡,方丈室。 房裡已經掌燈,王老太爺坐在老和尚下首,望向道痴的眼神依舊晦暗不明。道痴卻顧不得去計較,他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和尚身上。 才半日功夫,老和尚就彷彿老了十來歲。 他面上依舊是淡笑如故,可週身濃濃的哀傷,卻是令人心驚。 即便道痴活了兩輩子,都未必有老和尚看的多、見識的多,哪裡還用他開解? 可這樣看著老和尚傷心,他又不落忍,便道:“若是曉得大師父如此,老爹在西方也會不安。” 王老太爺在旁,不由頷首,出聲應和。 老和尚唸了一聲佛號,悠悠道:“都走了……只盼著佛祖仁慈,早日收了老和尚去……” 王老太爺見他語出不祥,忙道:“您老人家定會長命百歲……”說到這裡,指著道痴:“不說旁人,就是道痴,年歲還小,還要全賴您老人家看顧教導。” 老和尚順著王老太爺的手指,看向道痴,半響方嘆了一口氣,道:“阿彌陀佛,老和尚犯了嗔念,過於強求,也不知是不是害了他……”說到最後,已經低不可聞。 道痴神色不變,心裡卻是有數。 王老太爺猶豫了一下,道:“道痴用沒用晚齋?大師父吩咐人在廚房留了齋飯。” 聽了也想到此處,對道痴擺擺手道:“想來你急著趕回來,定顧不得用齋飯,快去用吧。用完早些安置,明日除了早課,還要下山誦經。” 看出王老太爺有心支自己出去,道痴曉得打發自己迴避後,王老太爺與老和尚的對話,八成就是同自己這身體的身世身份相關。 儘管心裡有些許好奇,可是他應聲退出禪房後,沒有在門外逗留,更沒有毛腰去窗下聽壁角,而是大踏步去了跨院廚房。 這身體的身世身份如何,同他又有多大幹系? 難道他真的哭著喊著去找爹找娘不成?不管有什麼苦衷,拋棄就是拋棄。 在他睜眼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這個身體的本主早煙消魂散,輪不到他去向哪個回報生恩。 到了廚房,摸到火摺子,點了燈。 灶臺上的紗籠下,擺著一盤子饅頭,一海碗小米粥,還有一碟鹹菜,同平素沒什麼兩樣。 王老爹在山上時,都是由王老爹預備吃食,等到王老爹下山,這一老一小的吃食,就一半賴山下預備、一半自己動手。 山下隔日送上來的是麵食與小菜,山上的廚房只用來熬粥與熱吃食。 二兩重的饅頭,道痴就著粥,一口氣吃了兩個。這還是因晚飯的緣故,吃多了不舒坦,若是早飯與午飯,他能吃三個半饅頭。 吃飯漱口後,他便摸到水缸前,去了上衣,而後在瓷盆裡取了水瓢,從頭上澆下來,好生沖洗一番。 在靈棚裡誦了一下午經,出了好幾起汗,他身上已經黏噠噠的。 沖洗完畢,他才覺得舒坦。折騰一整日,又是大悲之下,他精神已經極乏,回了東齋房後顧不得想旁的,便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禪房裡,老和尚卻是不由皺眉:“好好的,怎麼說致仕就致仕?先前半點動靜都沒有,莫非是惹了禍端,或是在官場上得罪了人?” 王老太爺道:“我也擔心這個,問了兩遭,青洪只說不是。他只說是因‘養親’致仕,給朝廷寫的致仕摺子也是這樣寫的。青洪他娘今日七十歲,說是‘養親’,倒也不算扯謊,可委實太倉促了些,像是臨時定的主意,實不像是早就打算好的。” 老和尚想了想道:“他正值壯年,又在江南富庶之地任職,若非遇到不可解的難處,也不會走這一步。” 王老太爺道:“要不,我使人往京裡送封信,問問青江那邊,看是不是能有個轉機?” 老和尚搖搖頭道:“他已經四十多了,又不是孩子,哪裡需要人操心。若是求到京中有用,他早就求了。畢竟除了他堂兄,他岳家也在京中。” 王老太爺道:“那就這樣居家閒賦,未免可惜……不過青洪還年輕,過幾年再出仕,說不定比之前的差事還體面……” 老和尚道:“他仗著有幾分天賦,少年成名,前半輩子太順當,行事少了敦厚,磋磨磋磨,不是壞事。” 王老太爺遲疑道:“既是青洪已經回來,四郎之事,總要給個交代才是。” 聽到這裡,老和尚不由黑了臉,道:“受制岳家,拋棄骨肉,十年不聞不問,他還有臉要交代?”
………【第六章 聞言始知被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