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頁)
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朝遺事》收編此書時,題為解縉撰。此說有一定合理性,因《天潢玉牒》系朱棣篡位後,出於塗改歷史需要,推出的諸種出版物之一,而解縉作為當時的主要文臣,很可能會主持它的編寫。姑存疑。
{12}無名氏:《翦勝野聞》。
{13}《國初事蹟》。
{14}“三傑”,指蕭何、韓信、張良。
{15}李善長,封韓國公。
{16}徐達,封魏國公。
{17}劉基(伯溫),封誠意伯。
{18}鄧士龍輯:《國朝典故》,野記一。
{19}孟森:《明清史講義》。
{20}《明史》,志第五十三,食貨一。
{21}韋慶遠:《明代黃冊制度》。
{22}孟森:《明清史講義》。
{23}無名氏:《皇明本紀》。
{24}《典故紀聞》,卷一。以下所述諸事及朱元璋言論,多據此書,不贅一一。
{25}朱元璋畫像,最著名的有兩幅,一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一懸於南京明孝陵享殿內;前者系宮廷畫工美化修飾的結果,後者才接近朱元璋真容,現在中學課本上的朱元璋像所依據的就是這一幅。
{26}{27}《明史》,列傳第十五。
{28}《翦勝野聞》。
{29}《國朝典故》,野記一。
{30}陳友諒的頭號大將,曾在鄱陽湖一役中險些活捉朱元璋。
{31}被紅巾軍創始人劉福通奉為主,稱帝,建國號“宋”,紀元龍鳳。朱元璋一直尚奉其號;韓林兒死後第二年,改稱吳元年,又明年改國號“明”,改元洪武。
{32}《玉堂叢語》,言語。
{33}《明史》,列傳第二十五。
{34}郎瑛:《七修類稿》,卷三十四。
{35}同上,卷三十七。
{36}趙翼:《二十二史劄記》,卷三十二。
{37}皇甫錄:《皇明紀略》,七。
{38}《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
{39}祝允明:《野記》。
{40}錢謙益:《列朝詩集》,甲集,高太史啟。
{41}徐釚:《本事詩》。
{42}《孟子·梁惠王下》。
{43}《孟子·萬章下》。
{44}《鮚埼亭集》,卷三十五。
{45}《明史》,列傳第二十五。
{46}建文名臣,朱棣破南京後被捉,寧死不屈,被夷“十族”。
{47}李文忠之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朱允炆任其為大將軍迎敵,屢屢大敗。《明史》評曰:“貴公子,不知兵,惟自尊大。”朱棣軍迫都城之際,李景隆夥同谷王橞開門迎降。
{48}事實上,藍玉在世時就曾第一個發出燕王心懷不軌的警告。他北征納哈出歸來,以自己的觀察進言太子朱標:“臣觀燕王在國,陰有不臣心。”而野史記載,藍玉事發,也正與朱棣的挑撥有關。
{49}年號正統、天順,廟號英宗。
{50}年號成化,廟號憲宗。
{51}年號正德,廟號武宗。
{52}年號嘉靖,廟號世宗。
{53}年號萬曆,廟號神宗。
{54}年號天啟,廟號熹宗。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偽君子朱棣(1)
危機,並非巧合
專制政體第一脆弱之處,是權力繼承環節。此環節尤其在作為政權創立者的第一代君主死亡以後,與作為繼承人的第二代君主確立之間,普遍演變為嚴重危機。稽諸歷史,自極權體制以來,中國所有大朝代無一例外在這時發生劇烈動盪。
帝權體制始作俑者秦,公元前210年,始皇帝死於巡幸途中,丞相李斯認為如果太子扶蘇繼位,將對己大不利,乃與宦官趙高合謀,偽造遺詔,殺扶蘇及大將蒙恬,擁立嬴政第十八子胡亥為秦二世。
第二個大朝代漢,同樣在此關頭出事:高祖劉邦死,新君惠帝即為呂后所挾,七年後惠帝抑鬱而死,呂氏徑直臨朝。
第三個大朝代唐,高祖李淵次子李世民,未等父皇晏駕,先下手為強,殺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李淵交出皇位做太上皇。
第四個大朝代宋,太祖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