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2/4頁)
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樣重要的檔案,任何一份有法律效用的文書,都會字斟句酌,杜絕任何歧義的發生。
是時,興獻王世子年方十五———虛歲,若論足齡,還不到十四周歲。兩年前,他剛剛失去父親。沒有史料顯示,在接到武宗《遺詔》之前,他預先知道自己的命運正在發生根本的改變。事實上,時間決定了他毫無準備。北京最高權力當局在第一時間做出了將由興獻王世子繼位的決定,並且立即派遣大臣和內官趕赴安陸州迎接新君。正德皇帝三月十四日駕崩,三月二十六日,由司禮監太監谷大用、內閣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先祚、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組成的使團,就趕到了安陸州。即便興獻王府在京城設有內線併成功探知訊息,也不大可能以比這更快的速度趕在天使之前讓興獻王世子知道此事。
考慮到興獻王世子的年齡,以及來事之突然,我們不能不對這個十五歲少年在隨後的處置和應對中顯現出來的心計與態度,表示吃驚和佩服。
使團到來後的第六天,四月二日,興獻王世子辭別父王墓地和母親蔣氏,踏上北去路程,而與以往的人生揖別。
跟北京使團只用十二天就趕到安陸不同,興獻王世子花了將近二十天才走完相同的路程。儘管前後已有一個多月國家無主,舉國翹首企盼新君早日蒞臨,但是,年方十五的興獻王世子顯得相當沉穩。他知道此時不宜表現出任何急切的心情,相反,倒是要拿出不緊不慢的姿態,莊重地接近那座已經屬於他的都城。
他暫時駐蹕於城外,靜候朝廷出具有關他繼位的禮儀細節。
當有關安排呈上時,朱厚熜怫然不悅了:由首輔楊廷和會同禮部商議的方案,興獻王世子將以“皇太子”身份繼位為君。這意味著,在登基之前,朱厚熜須先從崇文門入東華門,居於文華殿,完成成為皇太子的儀式,然後再擇日加冕為皇帝。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嘉靖:萬歲,陛下(3)
十五歲的少年以一種與其年齡不相稱的政治敏感,立刻表示拒絕。他閱讀方案之後,對從安陸跟隨而來的王府長史袁宗皋說:“《遺詔》以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意即,《遺詔》說得很清楚,我將直接即位為君,絲毫不曾提及需要先立為皇太子之事。《世宗實錄》記載甚明,這是興獻王世子自己提出的疑問,並沒有經過任何老奸巨猾的幕僚高參之流的啟發。
僅僅十五歲的人,竟有如此的政治嗅覺。
這的確是一個節外生枝的要求。楊廷和最初提出興獻王世子的繼承資格,包括起草武宗《遺詔》時,都是基於“兄終弟及”的原則。為什麼此刻突然要求興獻王世子先成為皇太子,然後再即皇帝位?是禮法必須履行的一道相應程式,還是在這二十天當中皇太后張氏經過思慮,額外添上的一筆?後者的可能性相當大。如果僅僅是“兄終弟及”,興獻王世子可以把自己的身份解釋為以武宗堂弟而繼位,“皇太子”則意味著改變身份,先過繼為孝宗之子———同時亦即張太后之子———然後登基。唯一的受益者,顯然是張太后。
興獻王世子思慮細密、錙銖必較的性格,在此立即表現出來。他不想在別人的控制和陰影下做皇帝,哪怕只是名義上奉張太后為母親。他是以藩王入繼的身份來到紫禁城,對這座巨大的宮殿,他感到陌生,充滿戒備和警惕;他在此無根無柢,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揣著些許自卑。
可惜,沒有人注意他這種心理,進而設身處地想想他的感受。張氏急於看到在親生兒子駕崩之後,新君能夠明確表示對她皇太后身份的尊崇,她的地位和自我感覺應該和過去沒有什麼兩樣。而楊廷和這樣的正統儒家官僚,滿腦子原則,於祖訓和禮法唯知一絲不苟,辦事過分的較真,過分的不通融。而且,北京方面上上下下,“主場”意識確實過於強烈。雖說興獻王世子是即將即位的皇帝,但這個國家的制度和理論卻掌握在他們手裡,他們自以為有捍衛這種制度和理論的義務,也希望做到無可挑剔,任何時候都不愧對歷史。他們就是在這樣的層面上保持著自負,並且視為事關榮譽,不肯稍稍退卻和放鬆———後來,他們在“大禮議”中前仆後繼,精神蓋出於此。然而,這嚴重地傷害了從遙遠的小地方趕來即皇帝位的興獻王世子。
跟北京的袞袞諸公相比,興獻王世子有什麼呢?許多方面他都處於不利境地,不過他卻牢牢掌握有三個優勢:一、皇帝的寶座註定屬於他,這一點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二、儘管年方十五,他卻已經形成和顯現出成熟的政治素質;三、不要忘記,他來自“九頭鳥”之鄉,“九頭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