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3/4頁)
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倆的愛情很專一,與民間夫妻相似。”{31}提到了“愛情”這樣的高度,且評為“專一”———再說下去,不會引出一個舉案齊眉式的佳話吧?問題是,如果弘治夫婦果真兩情融洽、恩愛無比,如此幸福家庭,卻造就出朱厚照那樣一個有畸態人格的後代,兒童心理學的原理豈不只能改寫?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朱厚照:一不留神當了皇帝(9)
其實,對史料加以分析,我們卻發現弘治與張後“相得甚歡”的背後有著諸多難言之隱,或者說,弘治的“專一”乃是一種無奈的現實。
問題出在弘治自己身上。
我們應該不會忘記,前面述及弘治父親成化皇帝時,出現過的那個超級妒婦萬貴妃。這女人為了補償自己的失子之痛,一躍而為成化骨血的連環殺手,而弘治則是第一個從其手中奇蹟般逃生的嬰兒。
弘治生母姓紀,普通宮女。成化在宮中偶然遇見,寵幸了一把,於是懷上弘治。萬貴妃耳目甚眾,訊息自然首先傳到她耳內。好幾年了,凡有這種事情,萬氏總是一視同仁的。她隨即派某婢前去下藥,或者弘治命大,或者中藥不像西藥那樣十拿九穩,結果藥到根未除,而那位婢女終於也覺不忍,就沒有將實情回稟萬氏,只說紀氏本人病得一塌糊塗快要死了,萬氏輕信未疑。等到弘治生下來,訊息再次傳到萬氏那裡,萬氏大怒,改派太監張敏去把嬰兒淹死。弘治再次命大,張敏尋思:“上未有子,奈何棄之?”也背叛萬氏,密為安排,將弘治母子隱匿在宮中某不為人知的處所,暗中給予食物,令其母子得以活命。這故事發生在成化六年,張敏的保密工作做得相當不錯,上下一直被瞞著,直到成化十一年某日,張敏為成化梳頭時,成化對鏡嘆曰:“老之將至而無子!”聽到這話,張敏突然伏地奏道:“死罪,萬歲已有子也!”成化目瞪口呆,忙問子在何處。張敏再奏道:“這事說出來奴才就死定了,只是懇請皇上千萬為皇子做主!”
下面的情節,《明史》寫來甚是悽慘:
帝大喜,即日幸西內,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兒去,吾不得生。兒見黃袍有須者,即兒父也。”衣以小緋袍,乘小輿【轎】,擁至階下,發披地,走【跑】投帝懷。帝置之膝,撫視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類【像】我。”
“發披地”,是因弘治出生以來,為防洩露行跡頭髮都不敢剪,那樣子完全是個小野人,如今長到六歲,終見天日,並且隨即被立為皇太子。據說萬貴妃聞知成化父子相見的訊息後,“日夜怨泣”。皇太子她總算不敢加害了,紀氏和太監張敏則難逃厄運。當年六月,紀氏突然“暴薨”,張敏出於恐懼也吞金自盡,一場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式宮廷傳奇以此收場。
說起來,弘治真夠可憐的,經歷著如此可怕的童年。在母親腹中,即因萬氏下藥致其生下以後頭頂有寸許處根本不生毛髮。本已先天不足,以後又藏匿暗室,苟且偷生,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孱弱可想而知,而擔驚受怕投在心理上的陰影,更非可以消除者。雖賴張敏保全住了性命並終見天日,恐懼卻未隨之遠去。數月以後,生母不明不白地死去,明明忠心耿耿、立有大功的張敏也畏而自盡,說明環境依舊險惡。母親死後,弘治被祖母周太后置其宮中所養,幸如此才得保全,但餘悸實際上一直纏繞著他。一次,萬貴妃召弘治去,說請他吃飯;臨行前,老太后特意叮囑:“兒去,無【勿】食。”到了那裡,萬氏先賜飯,弘治答道:“已飽。”再送上湯羹,弘治不知如何回絕,竟把真話說出來了:“疑有毒。”一個不過幾歲的小孩子,心裡面始終裝著被人下毒的疑懼,該是怎樣陰暗的體驗!
這使他在肉體和性格兩方面都成為一個非常柔弱的人。
這柔弱,加上不幸的童年,意外地帶來一個不太壞的皇帝。在政治上,弘治是明代諸帝中作惡較少的一位。由於身體不行,此人慾望不強,甚至偏於寡淡,他在女人和性的問題上表現得比較超脫或曰“高尚”,實由此來。他父親成化皇帝時代,有個大臣叫萬安,以進房中術和拍萬貴妃馬屁,爬到了大學士的高位上。弘治登基,萬安相信以房中術邀寵必當屢試不爽,於是照樣給弘治來了這麼一手,將他多年對房中術的心得寫成奏疏,封在小盒子裡密呈弘治,弘治見後即命太監懷恩拿著小盒子到內閣辦公處,當眾斥問萬安:“這像一個大臣做的事嗎?”搞得萬安無地自容。{32}這故事歷來都被當成弘治銳意澄清吏治的例子,不過,倘允許我們以“小人之心”另作揣度,恐怕萬安也搞錯了物件。綜合各種史料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