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4/4頁)
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大明帝國徹底走到了盡頭,而隨著吳三桂的投降,大清帝國的路則剛剛開始。
吳三桂做出這個承諾,即行剃髮,歸順清朝。不管世人如何評說,這仍是一個無奈的舉動,坦率地說,在這個時候,並沒有更好的辦法。國已破,仇人就在眼前來取命,除了降,沒有其他的路好走。圍繞吳三桂的投降,後人多有爭議,但無論是褒是貶,都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
威遠臺下,按多爾袞意見,舉行了正式授權的儀式,殺白馬祭天,宰烏牛祭地,向天行禮,歃血訂盟,斬衣折箭,儀式的主角是吳三桂,但真正的主角是多爾袞。整個城臺之上,一片笑臉,可吳三桂的內心,卻百感集。威遠臺離山海關只有數里之距,當年為了抵抗外族,徐達大將軍建立此關,而後來譚綸、戚繼光等人則憑藉此關,為明朝鑄下幾乎是鋼鐵一樣的江山,可是,此刻,吳三桂就這樣跪倒在多爾袞腳下,或者說,是跪倒在明朝屏障山海關的腳下,成為了一名大清的順臣。
儀式舉行完畢,因為時間緊迫,關寧鐵騎來不及剃髮,多爾袞說:“你先帶人回去,我們隨後就到。進關後,可令你的兵士用白布系在肩上,作為記號。不然,同是漢人,無法分辨,恐致誤殺。”(《清世祖實錄》)
吳三桂回到山海關,馬上下令:開城門。山海關的東門開了。過去,東門面對遼東方向的清軍,從來沒有這樣洞開過,如今,東門大開,多爾袞的軍隊魚貫而入,最先進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