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在中間的高深思想作為理論依據,又經過無數次生死之際的戰鬥終於形成的一套高深的武功。利用陰陽相生,物極必反的原理。透過真氣的快速生死轉換以致幾乎源源不絕而且不會有回不過氣的現象,能夠隨意在生死二氣之間轉變切換。
不死印法包括以真氣測敵、知敵、惑敵,奧義在於借力。利用生死二氣的極速轉換來借勁化勁,將別人攻來的真氣(死氣)轉化為生氣,回覆自己的氣血,如何將自己的真氣內力生生不息永不衰竭的法門。
如此奇功,早已脫離、超越了原本功法的界限,宋缺、石之軒都說其為幻術,可卻是幻之為實之術。說白了,便是無中生有的奇功。
這門奇功在生死之間轉換,可謂人間大恐怖。參悟透了,絕對可使人達自然之極限。只是。百曉生看這不死印法,卻察覺不出他的整體性。可以說,他缺少一部分,使得他無法超脫天地自然。
石之軒創出不死印法,歷經十多年的實踐,始竟全功。可他的全功,說白了只是對力的理解與應用,那麼神呢?邪王石之軒的神,可一直沒有補全的,他要邪帝舍利就是為了補全自己的神,而非力。這一點,也點出了不死印法的不足之處。
當然了,比之其他功法,這也不算不足,畢竟天下大多功法,哪裡有關神的描寫,若不是百曉生有蕭峰這麼一個好大哥,得到了他留下的練神訣,這方面也是差不少的。
現在,他有了整體、統一性的認識,在功法上自然也高了世人一眼,不死印法的不足落在他眼中也就成了殘缺的。
也許,他該去看一看道心種魔,這功夫卻有點神力雙全的意味。
體悟了一番不死印法,百曉生便把注意力重新放回了邪帝舍利之上。他以元精吸納之術接觸舍利,果然隔絕了舍利內的雜氣,觸碰到了其內精華元精。
握著舍利,百曉生心頭一震,真氣一陣翻轉,化作一個旋窩,緩緩吸納元精,隨真氣返回自己體內。
他並沒有吸納太多,只是一點點而已。這一點點進入體內,快速被他消化,只是那種感覺,他還是感受的到的。
元精,一種大補之物,補充人體精華,自源頭加強人的潛力,它比什麼千年人參的藥力還要強的多,不會對人產生什麼禍害,反而會不知不覺的達到固本培元之目的。
一個人的元精強大,可以讓這人快速擁有深厚內力,*也會更強,若練練體功夫,也會事半功倍。一句話,元精對人的好處多多。原著中,寇仲、徐子陵的成就,就多虧了他們吸取的元精,不然以他的年歲,想要成就天下大宗師之位,也沒那般簡單,你看師妃暄與婠婠就知道了,二人是正魔最傑出的人才,可比之老一輩的高手,還不是差了不少。
百曉生在大唐的世界,絕對算是最頂尖的高手,說天下第一也不為過,可在風雲的世界,他的一身內力就不夠看了,這就如師妃暄、婠婠與老一輩高手相比一般。吸取捨利元精,正可加快他的內功修煉,讓他快速彌補兩者的差距。大唐中,若是這兩女吸取了舍利元精,一樣可以成為新一代的宗師人物。
百曉生一連吸取了三日元精,每次也就半成多,三日吸納了兩成半左右,便停止不再吸納。這寶物雖好,說的也好聽,可誰知有沒有後患啊,而且一想到寇仲、徐子陵那兩個小子,還是留一些元精給兩人吧,剩下的就給石之軒了,不然自己豈不是食言了。
此後大約有一個星期,百曉生察覺到四周氣氛不對,山下寺廟中隱隱傳來莫名的感覺。他知道,和氏璧到洛陽了,那三個小子,也快要來了吧。
果然不兩日,寺廟中傳來銅鐘的聲響,藉著濃濃月色,百曉生看到了三個一閃而逝的人影,應當就是寇仲、徐子陵、跋鋒寒三個小子了。
心下一定,百曉生飛速往三人消失的方向追去,不多時便隱隱察覺到了三個小子的存在。他以身化入自然,讓自己全無生息,悄悄的觀注著三人,一直到他們決定前去偷盜和氏璧。百曉生沒有跟著徐子陵去寺廟,而是與寇仲、跋鋒寒隱藏在山崖之下,靜靜等待著功成而返的徐子陵。
不到一刻鐘,徐子陵回來了,他自山崖一躍而下,三十丈高的山崖,徐子陵落在了地上,身子打了一個踉蹌,差點跌倒在地,可也就是如此了,換了寇仲、跋鋒寒,絕對會震傷,哪會如此時徐子陵一般瀟灑、飄逸。
兩人目瞪口呆,不明白為什麼徐子陵這不大的一會兒就有了這般大的進步呢?
便在此時,隱藏在暗處的百曉生動手了,他趁著徐子陵身子不穩之際,雙手一扯,用出了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