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伊拉克是地球上最有“油水”的國家,兩河流域新月形沃土下儲藏了最豐富的石油資源。2000年夏�我第五次重返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總經理賈西姆給我一根棍子讓我敲打地面�隨後用一根火柴在我敲打的地方輕輕一劃�一團橘黃色的火焰升騰而起�這就是石油。
進入近代,石油、水資源和古老文明吸引了眾多入侵者,持續數百年的戰亂衝突,使伊拉克人養成強烈的自尊和好鬥個性。儘管海灣危機以來伊拉克已被封鎖了十多年,可伊拉克堅持把海灣戰爭稱做“戰爭之母”,認為自己“打敗了32個帝國主義強國的聯合入侵”。
1990年8月,伊拉克吞併科威特後,聯合國安理會立即予以制裁,我單槍匹馬從北京飛到伊斯坦布林,再轉道安曼前往伊拉克。伊拉克航空公司別出心裁地要求旅客親手將自己的行李搬上飛機,以免混入“皮包炸彈”。每位旅客都領到一張白色傳單:“根據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229號命令,在你抵達巴格達5天之內,必須到指定的地點驗血。”
在巴格達當記者容易,拍照卻難於上青天,剛擺脫8年的兩伊戰爭又面臨盟軍轟炸的伊國人草木皆兵。政府部門、商店、醫院、銀行、煤氣站、加油站、超級市場、重要路口、立交橋、廣場、博物館、集市、機場、車站一律嚴禁拍照,荷槍實彈計程車兵遍地都是,不時有槍聲劃破長空,我成了兩耳直豎、四處亂蹦的兔子。
一位常駐巴格達的記者警告我:美聯社的薩拉哈和路透社的馬蒙被取消了簽證,拍攝巴格達“軍事設施”的巴佐夫特被絞死,不守規矩的塔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