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古今人物·自序

喜歡歷史的人,很少不對歷史人物發生興趣。難怪有人說:一冊歷史書在手,就好像和故人會面一樣。

對待歷史上的故人,生固桀紂、死即堯舜的不謂不多,愛而加諸膝、怒而墜諸淵的更不在少數。這可說是後人讀史的態度曖昧,都不是公正不阿、左右不偏的讀史人所應該採取的態度。

歷史書既然是記載歷史人物的史籍,“二十四史”以及《清史》等,好像是惟一用來發掘歷史人物的圭臬。作者卻不敢作如是想,稗官野史、筆記雜札也不無可取之處。特別是歷史以外的東西涉獵愈多,愈會發生疑問。原來,“董狐之筆”只不過是史官的理想,司馬遷的《史記》已屬難能可貴的史書了。

評判歷史人物,最忌囿於時勢,懼畏權威。如果抱這種態度,寫出來的歷史與人物,不是人云亦云,就是亞流之作,不看亦罷!但是,自作聰明、語必驚人,也不過是一新耳目而已,看又何用?因此,諸說要羅列,正稗共掇取,始能儘量做到存真求實,以免犯有真事隱去、假語謊來之譏,這才可謂“披沙揀金”之作。

通常說,時代不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會有所不同。這只是一面之理,應該再加上處境不同,對歷史人物的看法也會有所分歧,才算全面。當今是什麼時代?不管是“唯物史觀”或“唯心史觀”,只要說得有理,意識觀念何必去理會!在臺灣讀史和在大陸讀史,僅止“移地”而已,同樣都是在國內。如能“異地”讀史,亦即選擇海外的看法,不是更具有“他山之石”的意義嗎?

作者早年受過臺灣的“完全教育”,四分之一世紀寄跡東瀛,耳濡目染大陸的史籍也比較早,兼取日本漢學精華,更有立地之便。也就可以這樣說:既能追趕時代,亦具各方之見,讀史論人,也許比較少有偏頗的地方。兼加性好亂讀雜書,正史稗官無所不取,惟求還故人一個真面目,起死人於地下,但望求其首肯而已。

歷史人物何止英雄人物?“古今英雄浪淘盡”,這就有不分帝王、名士、巨賈、宰相、奇人、女流、先哲,都可以用來分篇別論。

作者並非歷史專業研究者,更無一張“歷史系”畢業的文憑。可是,史上也有些歷史學家是讀醫出身,筆者是讀文法的,自以為專業更加相近。本人不苛求做到“事無可考,言無可據”,絕不妄加一語,但“蔑視傳統,標新立異”,亦感不足為法。“凡述古人之言,必當引其言之人,古人又述古人之言,則兩引之,不可襲以為己說也。”(顧亭林《日知錄》卷二十)這個說法,值得學習。本書引用中外歷史學家的考據研究亦多,既不加引號,又不加腳註,似有掠美之嫌,但請有識者見諒。

出版之際,得到王榮文先生的鼎力協助,在此專致謝忱。更請賢明的讀者,多多指教。

陳再明

作於東京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大漢天子民間來:漢宣帝(1)

漢宣帝少年時代,重遊俠,喜遍遊,對地方的治安問題頗有心得,重視循吏和酷吏的法家精神。“信賞必罰”是漢宣帝時代的美稱。

漢宣帝詔儒講經圖

但是中宗漢宣帝劉詢(病已)來自民間的身份,的確讓人感到意外。一般來說,皇帝來自民間,是改朝換代才會有的事:如眾所周知的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便是平民出身。既非創業,又非篡位,完全是傳宗接代的皇位繼承,卻選一位來自民間的人,這非但是空前的奇聞,也是絕後的怪事。

漢宣帝劉詢,初名病已,後更名詢。從他的本名來看,便知道生下來就是病弱的身體,為了祈求儘快病癒,才命名為“病已”。他不但生來病弱,連境遇也是坎坷不已。他在獄中度過童年,民間長大,即位之前是一位老百姓。因為老百姓的身份有礙於皇位的繼承,皇太后先封他為陽武侯,才讓他登基為帝的。當了皇帝就覺得這個名字太俗氣,所以才改名“詢”,字次卿,諡號宣皇帝。

巫蠱之亂的受害者

幼兒坐牢,事出有因。漢宣帝出生時,亦即漢武帝徵和二年(前91),發生了“巫蠱之亂”。所謂巫蠱,就是巫師埋木人祭祀、詛咒殺人的做法,是一種惑眾的旁門左道。漢初嚴禁巫蠱,因巫蠱而死的,前後數萬人。因為只要找出木人做證據,便可判定有意殺人的大罪。因此往往只要想陷害某人,便說某人在某地埋有木人,這便構成巫蠱之獄。

徵和二年,漢武帝已六十六歲,皇太子劉據也已經三十九歲。漢武帝有六個男孩,劉據是宮廷歌姬出身的衛子夫為他生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空間之婦唱夫隨

空間之婦唱夫隨

清水菊石
關於空間之婦唱夫隨:從小缺愛的白富美慕扶疏帶著空間穿越了,她以為自己穿的是種田文,立志好好種田,過上前世一樣的優質生活。可是表面冷清內心柔軟的她偏偏遇上表面軟弱內心強大的腹黑正太,在她一路護著他誓要讓他健康快樂成長時,渾然不覺她種田文的道路已經越走越偏……
遊戲 連載 103萬字
女皇的養成計劃

女皇的養成計劃

溫暖寒冬
遊戲 完結 61萬字
玩轉現實遊戲

玩轉現實遊戲

天淨沙
遊戲 完結 9萬字
穿越之我是婆婆

穿越之我是婆婆

一意孤行
遊戲 完結 40萬字
我的愛情不打折

我的愛情不打折

愛之冰點
遊戲 完結 23萬字
豆豆

豆豆"四大"歷險記

水王
遊戲 完結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