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打遍天下無敵手後,美國人遇到了“9·11”事件,藉著打擊恐怖主義分子的機會,美國人又將注意力轉到了中東地區。
總之,只要有敵人,美國人就敢於向他挑戰;但如果沒有敵人的話,美國人就會樹立一個敵人,然後再向他挑戰。美國人挑戰上癮,無論對自然界還是對人類社會。
美國的法律觀念深入人心。在國家平和的時候仍然嚴格執法、實施“盛世重典”的現代化國家,一個是亞洲的新加坡,另一個就是美國。新加坡執法嚴厲,讓世人為之側目。但新加坡的法律重點在於維持公共秩序,不太介入個人隱私。美國的法律不僅注重維持公共秩序,還介入個人隱私,介入家庭,並鼓勵鄰居告密。
不僅個人,美國公司也是如此。如果說個人可以被鄰居告密,因此而受到左鄰右舍的監視的話,那麼一家上市公司,就更可能受社會各環節監督了。人們把這種對上市公司監督的行為稱為資訊披露、監管系統。一家上市公司被監管的層次有公司董事會、公司外部的金融分析師、證監委、司法機關以及各種新聞媒體。上市公司正常運作時,這種層層監管,就從董事會至司法機關自下而上地實施,如果企業有問題而企業又瞞不住的話,首先可能是媒體曝光,之後,這種監管系統就自上而下開始運作。美國這套監管系統既層層疊加,又互相制約,在維持社會秩序上確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信用標準的運用
美國人喜歡標新立異、敢為天下先,其信用評級理念集中表現了這個國家的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
美國人幹什麼都好評級。大學有評級,工商管理學院有評級,酒店有評級,連飯館都有評級,使食客們看得一目瞭然。美國大公司還習慣把評級手冊當作禮品送給顧客,既不破費還受人歡迎。
美國社會有各式各樣的評級機構。像著名的標準普爾和穆迪,它們的主管業務是評價美國及其他國家的金融公司和上市企業所發行的債券和其他金融產品的優劣。被評公司一旦被降級,其股票與債券價格立刻會下跌,融資成本馬上增加,甚至有的會因此走向破產一途。評級就是給企業的信譽打分,分數高的企業信譽高,股票就會上漲,融資成本就低,就能借到更多的錢,企業就可以繼續擴張。評級還將企業的信譽公開化,它將被評估的企業置於相同的評價標準下。企業為了維持評級的水平就必須不斷改善自己的管理,接受市場的監督。評級制度激勵了市場競爭,促使資本得到更合理的運用。
在美國眾多的信用評級報告中,個人信用報告逐漸成了美國重要的個人檔案,影響著一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並伴隨著一個人終生。
從制度創新角度講,信用報告公司的聰明之處在於,常常被人忽視的個人消費的點滴瑣事在它們眼裡和有形的商品一樣具有價值,積攢在一起,編撰後就可以打包賣出。從這個意義上講,信用雖然是個人自己建立的,價值也是自己形成的,但是信用報告的銷售權卻掌握在別人手中。
總之,信用制度的建立源於美國人的競爭機制,體現了一種簡單易行的法制觀念,它既是對人類制度的創新,也反映了美國人的挑戰意識。
總結起來,如果說社會制度、幅員廣闊、人口眾多、移民傳統等構成了美國強盛的外部因素的話,那麼挑戰意識、法制觀念、競爭機制和創新精神就是使這個國家得以迅速走在世界前列的內在原因。不敢挑戰就不會成為領頭人;沒有創新就不會有進步;競爭給社會帶來活力,法制使社會長期穩定。美國正是在國內沒有戰爭、沒有大的###的情況下持續發展了一百多年,而成為世界超級強國的。
2 財富錯覺
什麼是錯覺?按詞典的解釋,錯覺是由於某種原因所引起的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客觀事物被主觀地曲解了。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只是有些錯覺容易糾正,有些錯覺不容易糾正,財富錯覺屬於後一種。
什麼是貨幣錯覺(Money Illusion)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貨幣錯覺(或者說貨幣幻覺)。它指這樣的現象,即人們對貨幣心理上的估價往往忽視了它的真實購買力。這個錯覺的產生是由於人們只把貨幣同其表面價值相聯絡,對其實際購買力的變化卻沒有足夠的認識。有貨幣錯覺的人在工資加倍,物價上漲也加倍,而使其在實際工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仍有富裕了的感覺,具體見圖2�1。
圖2�1貨幣錯覺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貨幣錯覺的作用是很厲害的,因為人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