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2/4頁)
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們確實沒有任何科學論理(似應作“理論”——羨林注)。”
羨林按:這話說得似乎太絕對了一點,中國不能說沒有一點科學理論。再接著抄:
其他人同樣也介紹了下面另外一種說法,它無疑是起源於摩尼教:“除了以他們的兩隻眼睛觀察一切的中國人和僅以一隻眼睛觀察的希臘人之外,其他的所有民族都是瞎子”(扎希茲:《書簡,論黑人較白人的優越性》)。這些作者們認為,這種觀察證明了中國人(如同“*人”一樣也屬於有色人種)較希臘人、波斯人和“突厥人”(費爾干納人,即錫爾河上游的塔吉克人)等民族(他們都是“白人”)的優越性。波斯國王哈桑(1453—1478年)也向威尼斯的使節約薩約?巴爾巴羅提到了這句諺語,但把“希臘人”譯成了“法蘭克人”。由於該使節非常欣賞波斯君主向他出示的中國產品,承認在威尼斯義大利都不能生產如此漂亮的東西。所以國王回答他說:“先生,當然如此。您當然知道這一句波斯諺語:中國人有兩隻眼,同時法蘭克人則只有一隻”〔《若薩法(羨林按:恐即上面的“約薩約”)?巴爾巴羅遊記》,哈克魯特出版社,1873年版,第58頁〕。然而,義大利當時已經過了兩個世紀的“文藝復興”。西方人在技術上的優勢僅僅在18世紀初才成為事實。(頁329)
下面再抄一段原書:
繼薩珊王朝之後,費爾多西、賽利比和比魯尼等人都把絲綢織物、鋼、砂漿、泥漿的發現一股腦兒地歸於耶摩和耶摩賽德。但我們對於綢織物和鋼刀的中國起源論堅信不疑。對於諸如泥漿—水泥等其餘問題,它們有99%的可能性也是起源於中國。我們這樣一來就可以理解安息—薩珊—*—土庫曼語中一句話的重大意義:“希臘人只有一隻眼睛,唯有中國人才有兩隻眼睛。”約薩法?巴爾巴羅於1471年和1474年在波斯就曾聽到過這樣的說法。他同時還聽說過這樣一句學問深奧的表達形式:“希臘人僅僅懂得理論,唯有中國人才擁有技術。”(吉希斯:《論有色人種較白人之優越性》)(頁376)
古代穆斯林論中西文化的差異(2)
羨林按:這裡講的同上面講的是一碼事。所謂“吉希斯:《論有色人種較白人之優越性》”一書,實即上面的“扎希茲:《書簡,論黑人較白人的優越性》”。譯者一時疏忽,把著者譯成幾乎完全不同的名字,又誤譯“有色人種”為“黑人”。
但這不是我要研究的問題。我要講的是,上面兩段引文中所敘述的事實和談到的說法,實有重大意義。到了今天,其意義更為突出。我的意思是說:這一個說法中實際上蘊含著一種中國文化和希臘文化的比較研究。我決不是由於古代的穆斯林,特別是波斯的穆斯林,說了中國的好話,而沾沾自喜,想同古希臘爭一日之長,儘管在今日世界上“言必稱希臘”的氛圍中這個“一日之長”還是可以爭一爭的。我所說的“比較研究”,是指古代穆斯林們在中希文化的對比中所做的分析和觀察,含有非常深的意義,對我們有極大的啟發。
在漫長的歷史上,不同的民族創造了一些不同的文化。每當兩個文化相接觸相撞擊時,敏感的人們就能從中體會出、感覺出、觀察出兩個文化間的同或異,特別是差異,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要舉這樣的例子,是頗能舉出一些來的。但是,我現在要探討的範圍僅限於以中國為一方的文化撞擊。所以,我舉例子,也只舉這方面的例子。
從中國全部歷史來看,同外來文化的撞擊,大大小小,為數頗多。但是,其中最大的僅有二次:一次是佛教輸入,一次是西學東漸。這兩次撞擊所產生的影響,可以說是貫串在自佛教傳入以後一直到今天的全部歷史中。外來的文化同中國固有的文化,在長達兩千年的歷史時期中,邊撞擊,邊矛盾,邊和解,邊融合,一步步深入,一步步提高,外來文化在改變著中國文化,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結果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的中國文化。這個過程到今天還沒有結束,還會繼續下去,永遠也不會結束。
佛教至遲到了漢代已經傳入中國。儘管在最初它也做了一些姿態,甚至依附於鬼神方術,以期能在這一塊陌生的土地上立定腳跟;但是,這並不能掩蓋它同中國文化的根本差異,敏感的人士不久就覺察到了。牟子《理惑論》援引世俗非難佛道的話說:
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此聖人之所紀也。今佛家輒說生死之事,鬼神之務,此殆非聖哲之言也。
佛教教義與中國文化其他差異也表現出來了。《理惑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