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養我的黃土地竭心盡力做點貢獻,這是我神聖的使命,義不容辭的職責。正是出於這種心理的驅使,終於完成了這部作品,並將它奉獻給讀者。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當年曾親身參加了中國大西北解放戰鬥的王震、王恩茂、楊得志、李志民、閻揆要、羅元發、張達志、張仲良、高錦純、杜瑜華、蔡長元、鄭三生、曾思玉、鄭維山、陳宜貴、程悅長、吳宗先、關盛志、劉懋功、張國維、張開基、梁仁芥、楊守謙、王文林、張英輝、劉光漢、楊懷年、陸岩石等老同志;原國民黨將領彭銘鼎、馬(忄享)靖、蔣雲臺、沈芝生、王灝鼎、丁宜中、孟企三、賀新民、陳定行等人士,或口頭長談,或提供史料,給予很大的幫助;解放軍出版社的諸同志為此書的儘快出版做了許多努力。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書是寫出來了,身體尚待醫治與恢復。不論讀者怎樣評說這本書,我想,也只能如此了。
作者
1987年8月初稿於病中
1988年6月改定於病中
再版後記
人世間的事情,往往有不少的巧合,也叫偶然性。當解放軍出版社的有關負責人和編輯飛抵蘭州與我長談這本書再版前的修改意見時,秋雨綿綿,正值8月26日。這是蘭州決戰勝利的日子。感謝他們提了許多珍貴的意見,才有了這本書再版後的面貌。
我總是自信地認為,寫作是沒有什麼技巧的。寫作從來只憑一種感覺,一種意念,一種深沉的情緒。讓感情的潛流宛如深深的山谷裡一縷清清的小溪隨著文字緩緩地從稿紙上流淌下來,至於什麼結構什麼技巧,那全是評論家尋覓出來的一些無關緊要的名詞和概念。因為在我的寫作過程中,最初曾因學來的那些結構和技巧折磨得幾乎常常是廢寢忘食心神不寧頭昏腦脹,往後漸漸地才悟過來這完全是自尋煩惱自討苦吃自作自受,於是越來越不去想什麼結構什麼技巧了。這本書自然沒有結構和技巧可言了。
這是一部長篇報告文學,先是歷史,再是文學。歷史價值與文學價值能和諧完美地融為一體,當是上乘之作。然而,實在很難。我想,無論如何得顧住一頭。於是在勉為其難時,只好避重就輕首先力爭做到真實性,這樣便出現了那不少的甚至大段的引文。現時看起來似乎牽強,也許過些時日後想找來那麼一節引文確是很不易的事。愈是保持了原貌的東西才能愈加顯示出歷史的真實來,其價值正在這裡。再說,作者既要引出來,也是有一番苦心在此中,甚至包括那些看來似乎是可有可無的多餘文字或閒筆。
寫書時是在大病中,再版前改書時仍在大病初癒的隱痛中。寫時難,改時亦難。還好,總算是改出來了。至於好與壞,是與非,留給讀者們仔細去評說。藉此機會,我深表謝意。
作者
1991年9月28日於蘭州
更多精彩,更多好書,盡在霸氣 書庫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