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的東西,拿回家用。
但是當他的有錢親戚,送他幾件舊傢俱的時候,他卻斷然拒絕,甚至當場翻臉。
妙的是,一些非常富有的人,卻又可能跟朋友要小孩的舊衣服,你送他舊的書籍、玩具、錄影帶,他都欣然接受,一點也不覺得丟面子。
中國人是節儉的民族,東西自己用不了,又捨不得扔,覺得暴殄天物是罪過,於是拿去送人。送什麼人?常送不如自己的人。豈知這樣做,稍稍不注意,就傷了情。
記得我有一年去祖國大陸登山的時候,旅行團裡的老人家,除了各買一支登山杖,還各僱一位“地陪”護送。
當幾天的旅程結束,大家回到山腳。老人家心想那昂貴的登山杖,扔了可惜,帶著又麻煩,就一起送給地陪。
驚人的畫面出現了,地陪們大聲吼著,衝到路邊,把手杖狠狠扔進樹林。
也曾有個學生對我說,當他參加完喜宴,把剩下的食物包回寢室,送給室友當消夜的時候,雖然一看就知道,都是賓客碰都沒碰的好東西,他的室友卻當場翻臉,把食物摔在地上。
舉了這許多例子,真是嚇得人不知該怎麼送禮了。
其實說穿了,也不難。
送禮,有個原則,就是看物件。生活上短缺的朋友,你最好送他有實值的禮物;生活優裕的人,你可以送個有情趣的東西。送禮給前者,你的“姿態”要低,才不傷人;送禮給後者,你的“姿態”要平,才不顯得諂媚。
我曾親耳聽到,一位富有的朋友,明明把自己的房子借給親戚住,卻十分客氣地說:“謝謝你幫我照顧這房子。房子要是沒人住,容易壞。”
我也親眼見到,一位鄰居在換窗子的時候,把還能用的舊冷氣機送給了工人,卻一面幫工人抬上車,一面說:“謝謝你幫我把東西處理掉,否則我真不知道怎麼辦。”
或許有人會說,這姿態未免太低。那麼我也要告訴你:
送禮,就是表示敬意、表示禮貌、表示尊重。
對方是怎樣的身份,你要送怎樣的禮。怎樣的禮,也正可以表示受禮者在送禮者心中的分量。
相對地,有多少能力,送多少禮。如果你沒有那個分量、那個心胸,就不要勉強自己。因為,如果送禮顯示了你的“優越感”,或讓對方感到“自卑”,都失去了送禮的意義。
如果當初那送疫苗的國家,能在送之前,先很謙和地說:“我們的預算不足,但有一批稍稍過期,還能用的疫苗可以救急,行不行?”
對方一定高興還來不及。
如果那些登山的老人家,能換個方式對地陪說:“我這登山杖,不用了,不知該放在哪兒,能不能請你幫個忙?”
對方一定會高興地收下。
至於我那個學生,如果他先跟室友說:“今天晚宴,東西實在太多了,端上來,又照樣端下去,我包了一包回來吃,你也幫個忙,好不好?”
那室友八成欣然就食。
送者心安,受者心歡,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
記住:送禮是大學問,不但要送得“對”,而且要送得“巧” 。
“實用”不等於“情意”,“價值”不等於“重量”。
你即使送東西幫助人,也一定要把對方的面子做足。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舉起來,扔下去!
一個失去部隊的將軍,還不如一個會作戰的小兵。
魚不能離開水,如果你靠群眾起家,就不能離開群眾。
麥克跟經理的對立,是愈來愈尖銳了。他甚至連總經理也不放在眼裡。
總經理兒子畢業典禮,記者去做了採訪,新聞送到麥克的“主播臺”上,硬是被麥克扔了出來:
“這是他家的新聞,如果每個學校的畢業典禮都播一段,我們乾脆把新聞改成‘畢業集錦’好了!”
相反地,經理要“淡化”處理的新聞,麥克卻可能大做文章,硬是炒成焦點新聞。麥克說得好:
“是新聞,就是新聞,遮也遮不住,觀眾有‘知’的權利!”
對!觀眾正是麥克的後盾,全國最高收視率王牌主播的頭銜,使麥克雖然只具有“記者”的職等,卻敢向老闆挑戰。
“把他開除!”總經理終於忍不住,火大地對新聞部經理說。
“我不敢!只怕前一天他走路,後一天我也得滾。”經理直搖頭,“他現在太紅了,每天單單觀眾來信,就一大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