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思是傷了肝氣,就會降低適應夏天的能力。 所以 《黃帝內經》 提出:春三月要夜臥早起,披髮緩行,廣步於庭 (到庭院中散步) ,以使志生 (使志氣生髮) 。 夏天如何養生? 夏天是陽長陰消的極期,夏天主長,萬物茂盛,心氣內應,養生應以養心為主。要使氣得洩 (當汗出就汗出),因為夏天屬陽,陽主外,所以汗多。逆之則傷心,秋天就會得痰證 (呼吸方面的病),那麼就會降低了適應秋天的能力,所謂奉收者少。 正如 《黃帝內經》 所說:夏三月要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不要怕陽光),使志無怒 (心情要愉快) ,使氣得洩 (不要閉汗),若所愛在外 (多到戶外活動) 。 秋天如何養生? 秋天是陰長陽消的時候,所以要養陰為主。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養生應以養肺為主。收斂神氣,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 (完谷不化的腹瀉) ,奉藏者少 (降低了適應冬天的能力)。 所以《黃帝內經》說:秋三月,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與雞一起作息),使志安寧,收斂神氣。 冬天如何養生? 冬天,大地收藏,萬物皆伏,腎氣內應而主藏,養生應以養腎為主,逆之則傷腎,春天會生痿病。奉生者少 (降低了適應春天的能力)。 所以 《黃帝內經》 說:冬三月,萬物閉藏,水冰地凍,無擾乎陽 (不要耗散陽氣),要讓神氣內守,要避寒就溫,少出汗。必待日光 (多曬太陽)。 為什麼說春夏要養陽、秋冬要養陰? 為什麼要順應大自然的陰陽氣化養生? 因為四時陰陽消長變化是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根本,所以 《黃帝內經》 說聖人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夏為什麼要養陽?因為春夏是陽長陰消的階段,順應陽長的氣化趨勢養陽,效果就會比其他時候要好,所以春夏要養陽。 秋冬為什麼要養陰?因為秋冬是陰長陽消的階段,順應陰長的氣化趨勢養陰,效果就會比其他時候要好,所以秋冬要養陰。  '返回目錄'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五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四季養生講座(2)
陰陽是互根互補的,按照陰陽的關係,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陰為陽之基,無陰則陽無以化;陽為陰之動力,無陽則陰無以生。所以秋冬養陰,也就是為了春夏的陽有根基;春夏養陽,那麼秋冬的陰才有動力。 陰虛的人如何養生? ——陰虛的特徵 陰偏衰,指人體精、血、津液虧耗,陰不制陽、###不足,主要是腎陰不足,因為腎陰為諸陰之本。 陰虛則熱,所以具體表現是:五心 (胸心、兩手心、兩足心) 煩熱、骨蒸潮熱,面紅上火,咽乾口燥,消瘦盜汗 (夜裡睡醒出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 導致陰虛的原因:主要是邪熱傷陰,五志 (喜、怒、悲、思、恐) 太過,化火傷陰,久病體虛耗陰。 ——對陰氣的重新認識 陰氣包括生理性及病理性兩類:病理性的陰是廢物,是要排出的;而生理性的陰是人體所不可少的,因為陰為陽之基礎,無陰則陽無以化,所以養陰確實重要。 水在養陰中更為重要。因為水是陰陽氣化的基礎,沒有水,生命就不能繼續。水是陰氣之源,因此,不但應多喝水,還要吸陰氣。 ——陰氣在哪些地方最多? 第一,海邊、山林、河畔、高山。在這些地方進行鍛鍊,做深呼吸,吸入大量的陰氣,無疑對長壽十分有益。 第二,接地氣。這是養陰的重要方法。因為天為陽,地為陰,地是陰氣的礦藏,所以接地氣十分重要,這就是說,應該經常赤足,這樣地氣可以從足心的湧泉穴上升入體。 第三,北方。這是陰氣產生的重要方向,所以陰虧養生要面北,以汲取北方陰氣。 第四,夜晚,面向月光。因為晝為陽,夜為陰,日為陽,月為陰,所以陰虧的人養生,在夜晚面對月光效果最好。 第五,低凹處。這是陰氣較濃之處,因為高為陽,低為陰。住一樓的人也有好處,每天都能接著地氣,因此壽命要比住高層的人長。 ——養陰的飲食有哪些? 第一,長在水裡的東西,如藕、竹筍、荸薺、菱角。 第二,生在向北、背陰處的食物,越冬的冬小麥,長在地裡的地瓜、山藥等。 總之,地氣、北方、月光、低凹之處都屬陰,是採吸陰氣(所謂負氧離子)的有效地方。 陽虛的人如何養生? ——陽虛的特徵是什麼? 陽偏衰,指人體功能減退或衰弱,熱量不足,陽虛則寒。人體陽氣不足,主要為腎陽虛衰(命火不足),因為腎陽為人體諸陽之本。 產生陽虛的原因:多為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