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頁)
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時整整6個小時。一顆釘子從腳心扎到腳背,能不痛嗎?但是,裝好電梯的渴 望遠遠超過扎傷帶來的疼痛,自然也就堅持下來了。 能夠忘我地工作,說明了你的努力達到了一定和程度。一定要努力,而在努力中忍受痛苦、 折磨,戰勝困難,也是成功的應有之義。 比忘我狀態更值得推崇的是把工作當作一種享受。愛迪生一生做出了一千多項發明,為人類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二章 十二分努力(3)
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即便如此,他在70歲以後每天還工作14個小時以上。曾經 有人問他:你每天工作那麼多時間,不感到辛苦嗎?愛迪生回答說:“辛苦?我從來沒有覺 得辛苦,我認為工作是一種享受。” 3。把事情當成事業來做 把事情當作事業來做,要求你做事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 成功者與失敗者,或者說富人與窮人的最大區別之一,就在於對事情的態度不同:一個是把 事情僅僅當作事情來做,是在做事;而另一個則是把事情當作事業來做,即以事業的態度來 做事。 事情與事業,一字之差,但差此一字,失之千里。兩者在內涵、時間、空間和性質上,都絕 不相同。 失敗者做事情,成功者做事業。 失敗者做事情,成功者做事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三個工人一起在工地幹活,他們的工作是一樣的——砌牆。一天,有個過路人問其中一個工 人:“師傅,您在幹什麼?” “砌牆。” 他又問另一個人:“您呢?您在幹什麼?” “掙錢,吃飯養家。” 他又問第三個工人:“您乾的是什麼活兒?” “我嘛,在建造世界上最美麗的房子。”那個工人認真地回答道。 後來,前兩個工人仍然在工地上砌牆,而第三個工人則成為著名的建築大師。 把事情僅僅當作事情來做,你就看不到事情與事業之間的聯絡。事情與事情之間彼此是孤立 的、瑣屑的、麻煩的,做完事情之後就脫手。認真一點的,會想著把事情做得好一點,出色 一點;認真程度差一點的,就連單純的事情也做不好,草率收場,敷衍了事,把事情當作一 種不得不做的麻煩。 把事情當作事業來做,你就會把事情與事業之間聯絡起來,拓展事情的發展空間,就會設計 未來,把每天所做的事情當作一個連續的過程,因而會將小事做大,逐漸發展成為事業。 臺灣地區首富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932年,當16歲的王永慶在臺 灣嘉義開一家米店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三十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 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裡承租一個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 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裡,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當時 ,一些老字號的米店分別佔據了周圍大的市場,而王永慶的米店因規模小、資金少,沒法做 大宗買賣;而專門搞零售呢?那些地點好的老字號米店在批發的同時,也兼做零售,沒有人 願意到他這地角偏僻的米店買貨。王永慶曾揹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但效果不太好。 怎樣才能開啟銷路呢?王永慶感覺到要想米店在市場上立足,自己就必須有一些別人沒有做 到或做不到的優勢才行。經過一番考察和思索,他決定在提高米的質量和服務上下功夫,形 成自己的優勢。 20世界30年代的臺灣,農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很落後,稻穀收割 後都是鋪在馬路上曬乾,然後脫粒,砂粒、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裡面。所以,當 時用於出售的稻米普遍夾雜著秕糠、砂粒、小石子等雜物,買賣雙方也都習以為常,見怪不 怪。 王永慶卻從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找到了突破口。他帶領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不辭辛苦,不 怕麻煩,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這樣,王永慶米店賣的 米質量就要高一個檔次,因而深受顧客好評,米店的生意也日漸紅火起來。 在提高稻米質量見到效果的同時,王永慶還超出常規,推行主動送貨上門的辦法,這一方便 顧客的服務措施,大受顧客歡迎。 就這樣,王永慶在米的質量和服務上找到了突破口,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 裡,有一個賣好米並送到顧客家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結 果,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決定自己辦個碾米廠。要把原來的小米店擴 展為碾米廠,原來的鋪面已經不夠用,王永慶便在離最繁華熱鬧的街道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