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嗣問題上皆不許臣工插足。孫權在立嗣問題上亦復如此。他見“中外官僚將軍大臣舉國中分”,分成###和魯王黨二派,遂“謂侍中孫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將有袁氏之敗,為天下笑。’”《三國志》卷五十九《孫和傳》注引殷基《通語》。於是就對黨附太子的大臣進行了殘酷的打擊。當孫權準備廢黜太子孫和時,“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上書,稱引晉獻公殺申生,立奚齊,晉國擾亂。又朱據、屈晃固諫不止。權大怒,族誅正、象,據、晃牽入殿,杖一百。群司坐諫誅放者十數,眾鹹冤之”。《三國志》卷五十九《孫和傳》。接著,原丞相顧雍之子顧譚、顧承兄弟被流放交州,客死異鄉。還有驃騎將軍朱據、張昭之子張承被賜死,尚書選曹郎陸胤下獄,太子太傅吾粲下獄誅殺,張純棄市。可見,在對待###的問題上,孫權對陸遜的處理是最輕的。其他人不是被“族誅”,就是被“流徙”,而對陸遜只不過是“累遣中使責讓”而已。要知道,在君主專制社會,君主對臣下有生殺予奪之權。陸遜在廢立太子的問題上觸怒了孫權,何況孫權晚年“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他能夠如此對待陸遜,已經是夠寬容了。數年之後,孫權對處理陸遜之事頗覺後悔,當他見到遜子陸抗時,對其“涕泣”言道:“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三國志》卷五十八《陸遜傳》附子《陸抗傳》。孫權此言,絕非惺惺作態,而是發自內心的懺悔。作為一個專制君主,能夠向臣下道歉,反思自己的言行,應該是值得稱道的。
陸遜卒後,陸氏族人的權力並無絲毫削弱。陸抗以建武校尉“領遜眾五千人”,以後穩步上升。孫皓在位時,官拜大司馬、荊州牧,手中權柄已不亞於其父陸遜。陸凱是陸遜族子,孫皓初立時,任鎮西大將軍,後遷至左丞相。《世說新語·規箴》載:“孫皓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幾人。’陸曰:‘二相,五侯,將軍十餘人。’皓曰:‘盛哉。’”由此可見,陸遜一門長盛不衰,有吳一朝始終是執掌軍政的重臣,為吳國曆代君主所寵信。
綜上所述,陸遜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之一,其在三國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陸遜以其傑出的才能、輝煌的戰功、忠君的門風贏得了孫權的高度信任,他們的君臣關係在大部分的時間中是良好的。在治理吳國的政治、軍事路線上二人基本上是一致的。至於孫權在立儲問題上與陸遜的分歧,是因孫權晚年昏聵所致,且矛頭所針對的也並不僅僅是陸遜,同時受到迫害的還有丞相顧雍、太常潘濬、驃騎將軍朱據、太子太傅吾粲等眾多大臣。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夏口的戰略地位與曹操赤壁之敗(1)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志在統一全國的曹操在赤壁大敗於孫權、劉備聯軍,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最佳時機,孫權在江東的統治更加鞏固,而劉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三國志》卷一《武帝紀》。,三國鼎立之勢初步形成。古今學者在分析曹操赤壁之戰失敗原因時看法頗多,王夫之認為曹操有太多主客觀上的不利因素。
赤壁之戰,操之必敗,瑜之必勝,非一端也。舍騎而舟,既棄長而爭短矣。操之兵眾,眾則驕;瑜之兵寡,寡則奮;故韓信以能多將自詫,而謂漢高之不己若也,此其一也。操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操之破紹,非戰而勝也,固守以老紹之師而乘其敝也,以此施之於吳則左矣;吳憑江而守,矢石不及,舉全吳以饋一軍,而糧運於無慮之地,愈守則兵愈增、糧愈足,而人氣愈壯,欲老吳而先自老,又其一也。北來之軍二十萬,劉表新降之眾幾半之,而恃之以為水軍之用,新附之志不堅,而懷土思散以各歸其故地者近而易,表之眾又素未有遠征之志者也,重以戴先主之德,懷劉琦之恩,故黃蓋之火一熱而人皆駭散,荊土思歸之士先之矣,此又其一也。積此數敗,而瑜之明足以見之;即微火攻,持之數月,而操亦為官渡之紹矣。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九《獻帝》。
晉代史學家習鑿齒認為是曹操一時的驕傲自滿而招致赤壁之敗:“昔齊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國,曹操暫自驕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於數十年之內,而棄之於俯仰之頃,豈不惜乎!”《資治通鑑》卷六十五。當代學者從“經濟均衡論”的視角,提出曹操當時統一的條件尚不成熟,因為“長江流域上下游幾個區域的封建經濟,發展到了勉強可以自給和彼此均衡的程度,給南方孫、劉的割據提供了物質基礎,而同一時期北方的國家則由於受到割據混戰的嚴重摧殘,無力消滅南方的國家